□ 通訊員 范文明
近年來,泰安市泰山區緊緊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和《國企十條》重大戰略部署,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國資國企監管改革的新思路新措施,強力推進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泰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在去年結合機構改革組建新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的同時,及時抽調精干人員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區屬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托清了企業(單位)生產經營底數和存在的困難問題。
在此基礎上,結合深入學習上級文件和先進地區經驗,召開會議分析當前形勢和自身問題,大家一致認為: 深入貫徹落實《國企十條》,加快推進國資國企監管改革,從高點認識,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加強國資監管工作的戰略舉措;從近點分析,是破解泰山區國資國企發展困難局面、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客觀要求;從遠點謀劃,是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長效發展的必然選擇。特別是泰山區作為市中區和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發源地,帶頭貫徹落實好上級國資國企監管改革決策部署,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以擔當作為、一往無前的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切實抓好《國企十條》貫徹落實,加快推進國資國企監管改革,努力爭當全市乃至全省國資國企工作排頭兵、先鋒隊。
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黨委政府領導、主管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參與,多策推進實施、重點突破提升”的總體工作思路,以此指導全區國資國企監管改革工作的全面展開推進。

泰安市泰山區國資局揭牌成立
聚力常規動作,全面實施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立足全區48家國有企業分屬多部門管理、業務重合度高、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的實際,區委、區政府把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作為貫徹落實《國企十條》的突破口和國資國企工作的“頭號工程”,舉全區之力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切實破解國資監管“九龍治水”的局面。目前,《區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劃轉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其中1家企業已劃至區國資局。5月底前,將全面完成區屬國有企業集中統一監管工作。
聚力自選動作,率先將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納入集中統一監管。根據省、市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方案和文件精神,在市國資委的精心指導下,既抓好企業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規定動作”,又立足實際增加“自選動作”,在全市率先將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經營性資產劃轉到國資監管部門,通過擴面增量,進一步增強國資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相關劃轉工作與區屬國有企業的劃轉工作正同步進行。
聚力搭建平臺,大力推進資產整合重組。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目標,在積極實施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的同時,同步謀劃國企發展。重點立足本區特色優勢和重點發展方向,對資產規模較大、資產質量較好的區屬企業,按照產業相關、業務協同、優勢互補的原則,整合重組其他同類或性質相近的區屬國有企業,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搭建全區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平臺。目前,圍繞城市建設和旅游服務業著手新建的2家平臺公司,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5月底前完成掛牌。
聚力動能轉換,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圍繞發揮國有資本“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針對性地篩選成長性好、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集體和民營企業,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目前,泰岳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其中方特歡樂世界項目參股50%,康平納智能染色有限公司參股37.5%,山東融通電子科技公司參股20%,泰安市熙業泰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參股20%,在泰山區東岳財富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參股10%,上述項目均取得了較好效益。
組建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分工區長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機構改革實際,克服合并壓減多個部門的困難,專門組建了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作為區政府組成部門。在強化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職能。并專門設立了區國資局黨委,成為全區唯一設立黨委的政府組成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領導。

山東康平納集團智能染色工廠項目
加強黨建工作,堅定政治方向。嚴格落實“管資本就要管黨建”,在積極推進集中統一監管和深化改革的同時,著力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黨支部,實現黨的組織全面覆蓋。認真抓好基層黨組織星級考評,堅持把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企業“三重一大”決策的前置程序,探索建立區屬企業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制度,加快推進“黨建入章”、企業黨委書記與董事長“一肩挑”,著力打造引領改革發展的堅強核心和戰斗堡壘。
加強隊伍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組織各級各有關部門系統學習國資國企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為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舉辦兩期國企改革政策培訓班,對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專題培訓,統一了思想認識,明確了發展方向。積極推進人才強企戰略,采取項目開發引進、柔性引進等方式,重點引進緊缺急需的高精尖人才,為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