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快速發展,建造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帶動了大量關聯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統計,2018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為23.5萬億元,同比增長9.9%,預計2019年將突破25萬億元。另據統計,2017年,我國建筑業增加值達到55689億元,比1978年的139億元增長了400倍,年均增速16.6%;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3.8%增長到2017年的6.7%。可見,改革開放40年來,持續快速發展的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其支柱產業地位逐步確立并日益鞏固,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突出。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這些重要判斷,為建筑業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建筑業將按照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要求,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品牌,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實現建筑舒適安全、節能高效。
裝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化(BIM)兩大領域的技術革新將有利于解決我國建筑行業在施工效率、質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長期存在的痛點,推動我國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并朝著更加健康持續的方向發展。
本期雜志刊登了一組關于如何促進我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章。《智能時代的建筑業? 科技的盛宴》一文,在全面回顧建筑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探討了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建筑業全產業鏈發展? 人才成關鍵》一文,強調了人才對于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建筑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同時也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期待和讀者一起深入討論這一話題。
《中國新時代》編輯部
中國新時代 201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