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話題很無聊,甚至有點惡心,然而,這些讓你唯恐避之不及的東西,作用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臭?其實香得不得了
便便并不總是臭的。當抹香鯨吞下烏賊、章魚等動物的時候,奇跡就發生了!
因為那些動物的顎、齒很堅硬,難以被消化,抹香鯨的腸道就分泌出一種特殊的蠟狀物,將這些殘骸包起來,呈半固體狀。腸道中的細菌和酶遇上這些“外來客”,便“擼起袖子”對它們進行發酵。發酵后的殘骸,有些被抹香鯨吐了出去,而有些則變成便便被排出體外。
在海水中經過漫長的氧化過程,這些嘔吐物和便便就變成了干燥的固體香料——龍涎香 。
看起來像石頭的我,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龍涎香。
隨身帶著的便便
國寶大熊貓不但很能吃,也很能拉,它們一天排便大約40次……這么多的便便該怎么處理呢?科學家說,可以把大熊貓便便中的竹纖維直接提取出來,用來造紙!聽說,用大熊貓便便造出來的紙還有一股淡淡的竹葉清香呢。
把這樣的紙巾裝在兜里,是不是很時尚呢?
喝進嘴里的便便
不要逼它們
有些商家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會將麝香貓圈養起來,并且只給它們喂食咖啡果,逼它們多排出貓屎咖啡豆。這樣的行為造成了一些麝香貓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喝進嘴里的便便
麝香貓是天生的咖啡品鑒大師,它們會挑味道最好的咖啡果食用。它們的腸內菌群也非常神奇,能讓咖啡果里不易消化的部分——咖啡豆發酵。最后,一粒粒散發著獨特風味的咖啡豆被排出體外。
人們把這些咖啡豆進行認真清洗、烘焙之后,做成了香噴噴的貓屎咖啡。
有內涵的便便
古生物學家能通過便便“穿越”時空,研究古老物種的生活習性,還原當年的自然環境。比如通過恐龍的糞化石,科學家可以解答恐龍當年都吃了啥,是吃素還是吃肉,當時地球上的物種還有哪些,等問題。
能治病的便便
養過蠶的你一定看到過這樣的“小黑球”——蠶的糞便,它們叫蠶沙。蠶沙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物質,能治療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