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棲

作為一項持續多年的“民心工程”,上海12345 市民服務熱線頻頻為人們解惑釋疑、排憂解難,贏得廣大市民的普遍贊譽。據日前《新民晚報》載,這一服務熱線近來又開通了手語視頻服務,那些聽力及言語障礙者今后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手語視頻向12345 平臺訴煩惱、提建議,求得幫助。這是中國大陸地區首個提供手語服務的政府服務熱線。
目前,上海有持證聽力及言語障礙者約7.2 萬人。他們在偌大的國際大都市,絕對是一個少數,倘若再加上雙目失明和肢體殘疾人員,數量依然遠弱于健全人,但他們是一個特殊人群。相比健全人,他們無論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是行為能力方面都會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時刻期盼社會給予特殊的照顧和關愛。這方面的愿望自然比正常人強烈,這方面的需求也自然比正常人渴望。政府提供服務無疑是面向全社會的,這一服務理應是多層面、全方位的。它不止是滿足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需求,還得顧及那些特殊人群。倘若置其愿望和需求于不顧,那將是政府服務的“短板”或“軟肋”。——從這個層面看,上海12345 開通手語視頻服務乃是強化政府服務的一個有力舉措。
人類社會學有一個“社會摒棄”的術語,它是在1974年由法國學者勒努瓦(H.Lenoir)所創立。他發現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新自由放任經濟成為主流而國家調控角色日益減弱,在造成貧富差距愈來愈烈、失業問題日趨嚴重的同時,那些有聽力、言語和行為障礙者作為邊緣人不僅貧窮不堪,而且更嚴重的是面臨著“社會摒棄”。1999年,英國首相布萊爾有感于“社會摒棄”會影響到社會安定與圖強,遂在內閣辦公室特設“社會摒棄小組”,由首相直接負責,通過采取“人生本錢補助金”、創造“對社會有用工作”“社會企業家公益基金”等途徑救濟那些城市邊緣人,不使他們被“社會摒棄”。城市無權對那些特殊人群斷然地“社會摒棄”,因為如此侵犯人權的城市絕不可能日臻“讓生活更美好”的境地。
市民的生活是很具體、很實在的,他們每天的衣食住行也是很細微、很繁瑣的,因此無時無刻不與城市細節接觸,甚至可以說,市民對城市細節的關注度要超過哪個地方造了一座高樓,哪個地方開了一家商鋪,因為它直接影響市民的生活質量。我認為,對特殊人群的關愛和服務在深層次體現出城市的文明細節。就我域外觀光所見,一些文明城市的做法很值得借鑒,如:法國的公交車都安置了方便殘疾人上下車的車門設施;日本的圖書館開設了盲人閱覽室,提供應有盡有的盲文版圖書,連易拉罐飲料的頂蓋上都顯示出盲文“酒”或“咖啡”,以幫助盲人識別;德國的電視頻道大多節目的右下角都設有手語圖像;瑞典的垃圾桶都比較低,據說是一位議員一次偶爾看到有個拾荒者很艱難地踮著腳往垃圾桶里撿廢物,于是他提出議案要求降低垃圾桶的高度,后議會竟然通過了這一議案。這些城市細節在整個市政建設的大局中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或許也不會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但它關涉那些特殊人群的生活需求,并由此而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可以說,城市的文明細節蘊含著人文關懷的內核,丈量著以人為本的幅度。
有一首歌唱得好:“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個“你”既是特指有特殊困難的個體,也是泛指那個特殊群體。一個文明的城市乃至國家是不能輕忽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獲得感和幸福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