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頌

董其昌是明朝末年人。他自幼聰明過人,才氣橫溢。17 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一支生花妙筆,描繪錦繡文章,自謂“第一非我莫屬”。不料紅榜一出,竟列堂侄董原正之后。原來,閱卷官同時也是松江知府的衷貞吉,讀董其昌的考卷時,文章無可挑剔,但字寫得太臭,于是就給了他個第二名。這一下大傷董其昌的自尊,從此下苦功夫鉆研書法,心慕手追,發奮臨池,果然有了飛速長進。萬歷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進京趕考,以二甲第一名考中進士。一甲只取三名,董其昌二甲第一,位于全國第四,可見其文章、書法俱屬上乘。
想起一個成語“揚長避短”,意思是要發揚長處,回避短處。看了董其昌的經歷,覺得未必如此。為什么不能從短處入手?
曾經看過舞蹈藝術家黃豆豆的表演,又聽過他作的報告。開始時,沒有人青睞黃豆豆。因為他不是一塊跳舞的料子:個子比較矮,腿也不夠長。黃豆豆兩次參加舞蹈學??荚嚕家蛏眢w條件不被看好而名落孫山。然而黃豆豆的父親卻認為兒子是塊跳舞的材料,便在家中安裝了兩個吊環,讓兒子每天倒掛上面,做抻拉動作,把個黃豆豆的腳背都磨破了皮,磨出了繭?;侍觳回撚行娜恕H齻€月后,黃豆豆的腿長了三厘米,終于在第三次考試中如愿以償,敲開了舞蹈學校的大門。他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艱苦努力,銳意創新,彌補了自己的缺陷。到21 歲時,就拿遍國際、國內各大舞蹈比賽的獎項,成為“飛躍在世界舞臺上跳中國舞蹈”的藝術家。
我認識一位朋友,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其它科目的成績都很好,唯有數學考得糟糕。為此,他毅然選擇復讀。這一年中,他做了無數的數學題,下了極大的功夫。第二年考試結果出來,數學考了 98 分(滿分100),為此他還深以為憾。因為自己覺得,數學應該考滿分才是。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最終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只要將那塊短板加長,蓄水便會大大增加。一個集體項目的體育比賽,能否取得好的成績,不是取決于能力最優秀的那個人,而是水平最差的那個人。
所謂短,說白了就是差距,就是低劣。正因為其短,距離長的空間才遠;正因為其低,距離高的差異才大。這種現狀,反而提供了更廣的進步范圍,設置了更大的上升高度。在短處起跑,最容易提高,甚至璀璨和輝煌。董其昌如果避短,不苦練書法,歷史上就少了一位書法大家;黃豆豆如果避短,放棄報考舞蹈學校,中國和世界就少了一個優秀的舞蹈家。
寫到這里,就對“揚長避短”這個成語產生了疑問。揚長是自然,避短卻未必。人生許多時候,該走的路要走,該過的坎也得爬;該享的福要享,該遭的罪也要受。從這個角度看,“揚長裨短”才是正解。短處要裨不能避。就像路上有一條溝,只要填上土,這路就平了,而不必繞過去。有時候,迎難而上比知難而退,不但顯得勇敢,而且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