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遠航 張丹
事實上,在洱海保護戰中,無論是靠海而居的村民、客棧經營者還是當地政府,都付出巨大代價。在此代價之下,洱海水質向好,全民治污的格局也正在形成。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質總體穩定,均為Ⅱ類?!暗黜椫饕笜巳蕴幱贗I類和III類的膠著期,穩定向好拐點仍未顯現。”
伴隨著旅游業和農業衍生出的復雜利益關系,和保護與發展之間的艱難平衡,昭示著這場需要全民參與的洱海治理“馬拉松”,長路漫漫,任重道遠。
洱海不是海,它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從空中俯瞰,這片高原水域仿佛一輪新月靜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湖邊517個村莊星羅棋布,86萬人口生活于此,每年還有數千萬游客絡繹前來。
這里,曾是古代云南政權的核心,自古水源充足、農業發達。這里,“風花雪月”美景千年不敗,不斷吸引外人前來尋找“詩與遠方”。但長期以來的農業面源污染,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及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讓洱海遭受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20多年前的1996年,洱海首次全面暴發藍藻,湖水透明度驟跌。這讓世居海邊的白族人震驚之余也深感痛心。當地隨即通過取消網箱養魚、取消機動船,實施退耕還林、退塘還湖、退房還濕地等一系列措施,搶救洱海。但多年來,洱海水質始終在Ⅱ-Ⅲ類間波動,呈現出尷尬的“鐘擺現象”。
2014年—2016年,洱海Ⅲ類水月數開始持續增長,從5個月增加至7個月,再度引發擔憂。這一次,人們將目光轉向流域內井噴的客棧民宿。
有數據表明,2012年,大理州接待游客數為1847.28萬人次。這個數據到了2017年已經升至4222萬人次。到2017年3月,洱海129公里湖岸線上有各色客棧民宿超過2000家。每逢節假日,卻一房難求。外來投資者和游客仍源源不斷地涌向洱海。
在此背景下,云南決定“采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大理迎來史上最嚴厲的洱海治理令:2000余家客棧餐飲被全部關停,洱海湖邊被全面禁種大蒜,1806戶民居被陸續拆除……
“不得不承認,在洱海流域的發展中,我們對空間的規劃和管控是滯后的,導致生態環境承載壓力非常大。這一次,我們希望‘人進湖退’的現象不再發生?!贝罄碇荻1Wo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水質改善提升工作組副組長呂興菊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稱,此番最嚴治理,組建由國內一流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和專家咨詢體系,建成洱海監控預警系統一期,在科學治湖精準治理上取得新成效;同時在構建流域截污治污體系、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資料顯示,為搶救洱海,大理在2年內構建覆蓋整個洱海流域的環湖截污新體系,包含1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135座分散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4461.6公里污水收集管網;拆除建筑面積64.8萬平方米;減少蒜種植面積10.18萬畝;徹底關停57家非煤礦山和55家水洗砂廠;并構建覆蓋2840名五級河湖長的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
實施搶救性保護治理后,2018年,洱海水質有7個月達到Ⅱ類,為2015年以來水質最好的年份。同時,湖內水生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6月初,記者走訪大理時發現,在環湖截污體系的作用下,洱海水質較往年明顯清澈不少。海西臨湖的房子已被拆除干凈,露出久違的湖岸線。環湖的才村、雙廊等地大部分客棧餐廳也都恢復營業。不過,前所未有的“休克式療法”帶來的陣痛遠遠沒有消除。
行走雙廊、才村等地,昔日游人如織的景象,已消失不見,連帶著大理古城都出現“冷象”。整個洱海仿佛恢復十年前的平靜。
“現在雙廊等地的游客不足以前的五分之一,大家需要在陣痛中經歷重生。”大理市客棧協會會長李海忠稱,回過頭來看,500余家客棧民宿被拆除,是大家為曾經的無序過度開發付出的沉重代價。
在洱海上游的洱源縣三營鎮,是有名的大蒜之鄉,大蒜種植有數十年的歷史。如今,為保護洱海,這里已全面禁種大蒜。
“大蒜喜水喜肥,一畝下來光復合肥就要施上100公斤。污染大不大?答案其實我們都知道。”三營鎮四下隊農民朱冬生告訴記者,種大蒜好的時候他們家一年有十多萬元的收入。但為了守住洱海,大家只能是做出犧牲。
“其實,高原湖泊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難題。累積型、輸入型污染雙重疊加的洱海治理更是難上加難?!眳闻d菊說,洱海治理單水質改善,就要破解流域水環境承載壓力大、生態修復能力弱、清水入湖總量不足、面源污染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流域的空間管控、轉型發展更是任重道遠。
有專家也指出,“洱海保護,遠不是運動式的治理可以奏效。它將是個漫長的、在認識和實踐上不斷修正、進步的過程。”
大理州州長楊健3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洱海治理成效歸功于老百姓。他提出,洱海治理除了科學治湖、依法治湖外,全民治湖才是基礎。
事實上,在洱海保護戰中,無論是靠海而居的村民、客棧經營者還是當地政府,都付出巨大代價。在此代價之下,洱海水質向好,全民治污的格局也正在形成。
中共云南省委書記陳豪2018年底在督促檢查洱海保護治理時指出,洱海污染是多年高增長積累的環境問題。要堅持規劃引導,全面加強流域空間管控;要科學治理、多管齊下;要堅持綠色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云南下決心走出一條跳出洱海發展大理的新路子,徹底轉變‘環湖造城、環湖布局’的發展模式,‘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和‘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苯衲?月,云南省省長阮成發在全國兩會“云南開放日”上表示,云南將全力推動洱海流域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革命性的轉變,大力推進智慧旅游、生態農業、數字農業等發展,將洱海流域建設成為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現代產業特色鮮明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成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示范區。
作為洱海流域人口和產業轉移的承接地,海東-賓川新區建設正朝著既是城區、也是景區的生態宜居新城方向加緊建設。
如今,在大理,從媒體到村民,從投資商到游客,對洱海水質的變化和洱海污染的監督都十分關心。4月,一車主將一輛奧迪車違規開進洱海洗車,被人拍照舉報。隨后,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介入調查,當事人被處罰款2000元,引發廣泛關注。
人們的生活理念正在改變,客棧經營者和農民也在“長跑”中探索轉型路徑。
在最新一輪洱海治理中,重慶老板聶孔明的客棧被拆除。彼時,他曾發誓再也不來大理了。但在貴州、成都、泰國等地轉了一圈后,聶孔明又回到了大理。其在蒼山腳下新開的客棧已于2個月前開始營業。
“大理民宿作為中國最大體量的民宿群,擁有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發展氛圍和根基。更何況,洱海的水質確實越來越好了?!甭櫩酌髡f,“這次雖然沒有海景房,但大家可以有更好的小院和更好的服務體驗?!?/p>
為開辟新的經濟來源,朱冬生在自家農田開始試種萵筍等作物。當地政府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行水稻-蠶豆、水稻-油菜、烤煙-大莢豌等成功的輪作模式,并引入一批知名企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計劃于2020年打造出“洱海綠色食品牌”區域公共品牌。
“20多年前,我帶頭試種大蒜時,也沒想到會成功。如今,重頭來過也沒什么好怕的?!笔来鸀檗r、但有新觀念的朱冬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