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明
為救小栓的命,膽小怕事的華媽媽敢三更半夜花大價錢買人血饅頭,魯迅先生的《藥》寫的不是小栓一個人的病,而是深陷迷霧中的國人,不經意地,也折射可憐天下父母心。時光百年,中國的父母時至今日,為了子女依舊有病亂投醫。
當下,中國父母共同的心病就是孩子的前程。于是好用的不好用的,科學的迷信的都甘心一試,頗有點兒剜到筐里都是菜的意思。這不,最近有一種吸氧方法,據說邊吸之邊學習,能讓大腦運轉更快,思維更敏捷,讓不少家長視為真正的科學而深信不疑。事實果真如此嗎?
考前吸氧有助提高成績的說法,源于不久前某媒體的報道:通過對比學生考前有無吸氧的實驗發現,吸氧者普遍比未吸氧者考分提高30分。
家長們為啥如此熱衷于給孩子吸氧?首先,他們認為高考是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出路,只要有利于孩子的考分,頭顱可不拋,撒點兒金錢算什么。其次,吸氧不是吸煙,豈有有害之理?只要有足夠的氧氣,大腦的供能就不會不足,這是家長拉著孩子去吸氧的“理論基礎”。
其實,醫學一再證明,作為一個健康人,多吸氧不僅無用,長期的富氧狀態,還會造成腦組織的損傷,甚至會造成血液的氧中毒。所以說,考生吸氧不過是畸形高考經濟衍生出的新噱頭罷了。部分考生家長的蒙昧心智,也助推了這種噱頭的水漲船高。這種缺乏醫學常識的蒙昧心智,是百年前愚民思維的現代延續。行為即教育,如果這種蒙昧被認可,就會具有代際的繼承慣性,最終承受者又會是誰呢?試問,該吸氧的是考生,還是那些心智不健全的家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