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

《山海經中山經》記載:“又東二百里,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瑤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女尸”二字當為帝女之名,或為帝女死后所化“神靈”之名。這段文字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再往東兩百里,名為姑瑤山。帝女死于此,名為“女尸”,化為瑤草。瑤草是一種葉子相互重疊,花為黃色,果實像菟絲的果實;且果實被食用后會得到人們寵愛的一種植物。
這里的帝女,指的是天帝與傳說中的炎帝之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陽,因而為神。
瑤姬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愛和美神,民間有很多關于巫山神女的傳說故事。巫山神女的神話傳說,引出了歷代一系列的文學作品,足見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
炎帝,又叫神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傳說他有四個女兒,這四個女兒的命運和遭遇都各不相同,精衛變成了鳥,兩個帝女升了天,瑤姬化作了瑤草。
瑤姬是炎帝四個女兒里最美艷最多情的,她性情天真無邪,對愛情充滿了憧憬。常言道,天嫉紅顏,佳人薄命。瑤姬剛到出嫁的年齡,這個美貌無比的花季少女就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炎帝雖是醫藥之神,但是藥能醫病,卻不能醫命,最終瑤姬還是夭亡了。這個滿懷熱情的美少女香消玉殞,香魂裊裊去了花團錦簇的姑瑤山……
在姑瑤山,香魂變做了一棵芬芳的莖草。這草的葉子是雙生的,長起來重重疊疊,非常的茂盛,開的花是黃色的,結的果子像菟絲一樣。傳說哪個女子要是吃了這果子,就會變得明艷漂亮惹人喜愛,可以讓自己喜歡的人愛上自己。
據說,莖草在姑瑤山上,晝吸日精,夜納月華,日夜修煉自己,黃帝哀憐瑤姬小小年紀就死去了,便封她到巫山做了巫山神女,芳名瑤姬。“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瑤姬在巫山,到了早晨,就化作一片美麗的朝云,自由自在地行游于山嶺和峽谷之間;到了黃昏,她又變成一陣陣瀟瀟的暮雨,灑落下來。雨露滋潤著大地,使得萬物欣欣向榮。
到了戰國時期,宋玉做了一首《高唐賦》,說楚王赴云夢澤畋獵,小憩于高唐館,朦朧中,見一女子裊裊婷婷,款款行來,自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臺,精魂為草,實曰靈芝。”楚王見她稟天地陰陽造化之妙,得天獨厚,含有天地間一切之美,其相貌容顏,無人能比,驚為天人,遂留下了一段風流佳話。
在民間還有這樣一段故事。相傳,大禹治水采用了開道疏水的方法,由于山高水勢猛烈,治水十分不容易。山妖乘機興風作浪,欲奪大禹之命。大禹苦無對策,日夜憂愁,常常坐在山上,望著滔滔洪水嘆息。瑤姬深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動,于是魂魄化作護法驅走妖魔救大禹,并派侍女傳授給他法術,派六位侍臣施展仙術,疏導了水道,讓洪水暢通東海。水患治理后,瑤姬變幻成一座山峰,長久地佇立在巫山上,侍從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靜靜的守衛在神女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