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編者按:很多人都說種糧不賺錢,江西省進賢縣一名80后女種糧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近2000畝種植優質水稻,短短幾年,她不但賺了錢,事業還越做越大。她的成功經驗是:規模發展、科學種植和地方扶持。她就是南昌市“巾幗建功標兵”、進賢縣“十佳創新創業女明星”涂有枚。
記者:涂總,剛剛我參觀您的種植基地時,田里油菜花開得正旺,還有很多游客在賞花,請問您的合作社主要種植哪些作物?
涂有枚:近年來,我們合作社在普遍種植優質水稻的基礎上適度調整了種植結構。把耕地分為三部分:一部分土地種植水稻;一部分土地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油菜,通過綠色生態種植和深加工,讓有機菜油賣出好價錢;第三部分土地輪作其他經濟作物,像蓮藕、芡實、水生蔬菜等。
記者:據我了解,您是2012年回鄉創辦合作社的,幾年的工夫,您合作社的種植規模就從500畝擴大到近2000畝,而且做到了年年有錢賺,請講講您的種糧經驗吧。
涂有枚:種糧出效益,還得靠規模種植和技術支撐。首先,規模種植才能降低成本。我流轉周邊鄉鎮農戶的土地是個雙贏的選擇。零散種植不但種地成本高,而且還種不好。我租種他們的土地不光自己能掙到錢,農戶也不吃虧,土地的產出效益也更高。我們合作社早已配齊了聯合收割機、大型旋耕機、肥料撒施機、播種機等機械,從種到收,效率大大地提高了,收種成本還降低了60%。
第二就是科學種植。我們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塊取土,去農技部門檢測,根據土壤肥力,結合產量預期,開展配方施肥。這樣既不會造成肥料浪費,還提高了產量。此外,在種稻過程中,我們還推廣秸稈還田、土壤深松等技術,奠定了產量基礎。
另外,我們的合作社能夠平穩發展,離不開黨的強農惠農政策。進賢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進賢縣羅溪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等各級領導、技術人員一直幫扶著我們種糧戶種糧。農技推廣站為我們提供優良的水稻種子和優質的有機肥料,每到農忙時節,農技人員還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我們科學精準施肥、防治病害蟲害等,這為保證合作社年年有錢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記者:您認為種糧贏利最難的環節在哪里?
涂有枚:對于我來說,種植水稻最愁賣糧。大的市場環境和價格漲跌不是我們農民能把控的,但及早謀劃、拓展銷路卻是能夠操作的。種糧人不能只埋頭種地,還要跟緊市場步伐,以銷定產,發展訂單生產模式,這樣才能拓展銷路,增加收入。對于種植面積較大的種糧戶還要適時適度轉型,用“多條腳”走路,規避市場風險,實施各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您是如何實施產業轉型的?
涂有枚:我所在的進賢縣羅溪鎮屬濱湖旅游生態小鎮,生態環境好、自然環境優美。我于2016年投資興建了占地40余畝的青嵐湖生態農莊,農莊集旅游觀光、果蔬采摘、休閑娛樂、餐飲住宿于一體。每年來羅溪鎮的游客不少,尤其是油菜花開的季節,大批游客前來賞花游玩,也帶動了青嵐湖生態農莊的發展。
記者:最后請您談談未來的發展計劃。
涂有枚:在種植這一塊,我們會鞏固、穩步擴大優質稻和特色稻的種植面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準備實施蝦稻共作、鴨稻共作等種養結合模式以及油菜配中稻等間作、連作模式,打造優質生態水稻種植基地;還準備利用現有的種植基地,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充分利用合作社的優勢拓展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