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梓憲
老鴨村地處安徽省岳西縣,坐落在海拔較高的山區,因此氣候有點反常,村民收入僅靠一畝三分薄田,還?;肌扒囡L災”。一到災年,稻谷結不出稻穗也是常事。而就是這樣一個“過慣了苦日子”的村莊,近幾年村民們靠著種植茭白和務工,走上了脫貧致富、產業興村的路子,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老鴨村”,演繹出一段新時代的發展故事。
老鴨村因病致貧的村民儲昭慶,在2014年第一次與茭白結緣。曾主要靠采茶和零散務工為生的他,開始學著種起了茭白,當年收入就達3萬多元。嘗到種植茭白甜頭的儲昭慶隨后加入了村里的種養合作社,流轉了附近村民的閑置土地,將茭白種植面積擴大至15畝。2017年,儲昭慶家的生產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多元??恐N植茭白帶來的收益,儲昭慶不僅成功還清了以往的欠款,還把夢想多年的二層洋樓建了起來。
老鴨村人種茭白,要從岳西縣一位叫儲琳的農民說起。由于意識到高海拔山區夏季溫涼的氣候是適宜茭白生長的優良環境,儲琳開始帶頭搞起了茭白產業,不僅自己靠茭白致了富,還帶動周邊貧困戶一起種。
為了促進茭白產業發展,岳西縣持續出臺獎補政策,鼓勵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引導其利用財政資金或土地入股到龍頭企業。如今,岳西縣茭白年均種植面積達5.7萬畝,年均產值2.5億元,已有2.12萬戶6.05萬人通過發展茭白產業實現了脫貧,占全縣脫貧人口的35.62%,占茭白主產鄉鎮脫貧人口的81.26%。
“不能指望船到橋頭自然直,要學著絕處逢生。不等、不靠、不要,用雙手和勞動創造財富?!笨糠N植茭白告別一窮二白的苦日子,儲昭慶別有一番感悟。
靠特色種養告別了貧困的老鴨村,仍面臨著土地面積有限的難解之題。要實現產業長效“造血”,就必須繼續蹚出一條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路子。
老鴨村產業發展滯后,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村“兩委”意識到綠水青山是發展的資本,引進優質大型生態農業企業進駐,一次性流轉山場1000余畝,從事中草藥、皂角、油茶種植。大企業落戶對激活農村經濟、帶動村民就業和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小小的老鴨村基本形成了以茶桑為主導,果藥、蔬菜、光伏等為輔的產業格局,其中有茶園1500余畝、桑園1000余畝,還種植有面積不等的油茶、山核桃、油用牡丹等特色作物。在特色種養基礎上,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相繼進駐,老鴨村現有5個茶葉加工廠、5個藥材加工廠。
有了企業,就業機會隨之而來。老鴨村“兩委”為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技能培訓,還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發放務工交通補助等方式,引導和激勵貧困家庭勞動力外出務工、就地就業,實現就業一人、全家脫貧的目標。
“事實證明,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崩哮喆逅诘那嗵爨l黨委書記吳德全說,近年來,青天鄉按照幫項目落地、幫資金籌措、幫技術服務的扶貧思路,充分利用岳西縣產業獎補政策,累計為老鴨村發放產業獎補資金718戶次78萬余元。岳西縣的相關部門也給老鴨村送來了大“禮包”:2000羽雞苗發放給30戶貧困戶養殖,12萬株桑苗、18萬株無性系茶苗交予200余戶種植……
為打破產業發展“瓶頸”,著力增強產業發展合力,村“兩委”積極引導致富能手成立宏福山核桃、家園種養業、平民牡丹3個專業合作社。目前入社農戶有43戶,其中貧困戶25戶。村辦企業岳西老鴨興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由幫扶單位為146戶貧困戶配股14.6萬元,實行保底分紅。
殷實的產業,讓“老鴨”長出了飛越大山的翅膀。產業與就業精準對接引來的活水,托起了老鴨村人夢想了幾十年的脫貧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