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 趙子墨
摘要:商業空間在承載大眾消費活動的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今天商業空間發展的整體趨勢是從商店、商業街再到商業綜合體的過程。將公共藝術引入商業地產進行文化運營已成為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本文將北京僑福芳草地作為藝術介入商業空間案例的典型,探討了城市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背景,通過案例分析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現實性,并對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意義進行思考。
關鍵詞:公共藝術;商業空間
中圖分類號:JO;TU98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019-01
一、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背景
l.后現代消費文化。法國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認為,“后現代時代的消費將不再或不再主要是純粹物質的、經濟的行為。而是逐漸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具有符號消費傾向的文化行為”。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線上消費的興起,消費模式由傳統的物質消費向文化價值消費轉變升級。消費者對商業空間的需求不僅包含基本的物質層面的需求,同時也包含精神層面的需求。這使得傳統商業形態開始尋找更加適應當下的消費文化模式、更加迎合消費者消費心理的思路及方法,開始更加重視商業環境協調性及整個場域的體驗上。在此背景下,結合北京這座人口迅速增長、人員流動性強、空間資源緊缺、商業機會快速流動的城市環境。都市大眾面對快節奏的現實,試圖尋找同質性的群體以及尋求情感化的體驗,這便是在后現代社會中消費者普遍存在的感性化人文需求。
2.藝術回歸生活。藝術介入商業空間,不僅發生在消費社會興起的背景之下,也發生在藝術回歸日常生活的語境中。藝術,從古至今都是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亦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及內涵。伴隨著現代城市格局的演變,藝術自身愈發朝向社會性、公共性的方向延展。
公共藝術(Public Art),又譯作公眾藝術。從文字表意上看,這個詞語包含了“公共(Public)”和“藝術(Art)”兩個概念:此處的“公共一是指“公共領域的”,即開放的、公開性質的空間環境,二是指,“面向公眾的”,即藝術與公眾互動、由公眾評鑒,強調公眾的自由參與性和認同性。而論及“藝術”,通常認為,它是以形象來映射現實但比現實更具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作為一種重要且普遍的文化形式,與大眾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公共藝術不僅包含公共空間中藝術的創作,還包括與之相應的環境設計。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其建設已成為都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價值彰顯及商業空間構筑中的重要環節。將公共藝術引入商業空間設計是藝術與社會經濟、城市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傳統與現代藝術文化回歸社會生活的重要依托。
二、藝術主題商業空間案例——北京僑福芳草地
現今,以藝術元素為主題的商業建筑方興未已,公共藝術成為商業運營的媒介和載體,并對商業空間的構筑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研究的案例“僑福芳草地”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商業空間之一。僑福芳草地是一座集辦公樓、購物休閑中心、藝術展覽和酒店于一體的復合型建筑空間。將藝術作為建筑的靈魂,“藝術介入”是該建筑方案設計伊始就秉承的基本理念。僑福芳草地之父黃建華先生是一位資深收藏家,他收藏范圍廣泛且對于藝術品收藏抱有一種不設防的態度。他始終奉行“收而不藏”的行為準則,創造性的將藏品融入商業空間中,把眾多重量級的藏品與大眾分享,鼓勵大眾參與到藝術品的互動與賞鑒中。芳草地商業空間展示的中外藝術作品至少有千余件,這里不僅匯集了西班牙本土之外最為豐富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薩爾瓦多·達利的雕塑原作,還有許多中國當代頂尖藝術家的作品點綴其中(如圖1)。商業空間中的藝術品提升了大眾的消費體驗感,藝術與建筑形成了良好的空間融合效應,利用既定的具象空間濃縮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賦予商業空間以濃郁的人文氣息。
三、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的意義
首先,公共藝術的介入為商業空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藝術的介入提升了現代商業空間品質,對于營造商業氛圍、傳播商業文化和帶動消費均有促進作用。其次,藝術介入的形式極好的分享與傳播了大眾藝術的廣泛性與多樣性。當代公共藝術需要新的創作題材與拓展渠道來擴大藝術影響力,藝術需要豐富與創新以擺脫舊有的保守與雷同。再次,公共藝術介入商業空間也是大眾接觸藝術的重要契機,具有惠普性與社會性。公共藝術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和人文氣息的魅力,滿足人們精神層面需求的同時還兼顧空間生存的要素,承載公眾的記憶。簡而言之,藝術介入商業空間,藝術介入公共生活,呈現了藝術文化、商業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交叉性和多樣性,是一種文化理想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