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為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習總書記提出的“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本文以南粵古驛道大眾體育的公共設計為例,結合實際的設計案例,闡述其在實現以體育溝通城市與鄉村、南粵與海外,實現大眾體育與古驛道文化的融合發展,大眾體育推動南粵古驛道經濟發展、文化轉型,以及南粵古驛道沿線村莊的精準扶貧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關鍵詞:大眾體育;公共設計;南粵古驛道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038-01
一、什么是南粵古驛道
南粵古驛道曾經是連接中原南北陸路、水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路,為讓其發出新時代的“聲音”,將這份陳列在“一帶一路”上的遺產激活,在新時代的國家戰略中發揮作用。將南粵古驛道蘊涵的文化內涵與現代的大眾體育結合,以大眾體育引入運動愛好者、以大眾體育開拓經濟新領域,借助于大眾體育的影響力將南粵古驛道帶到“現實”中。
二、南粵古驛道的公共設計
本文從設計戰略的視角:旨在對大眾體育、南粵古驛道文化二者融合發展,尋求優勢互補、探索二者新的發展機遇,在大眾體育與南粵古驛道文化相互認同下,以大眾體育帶動人們重返南粵古驛道、通過系列視覺符號認知南粵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以體育經濟促進區域文化轉型、以區域文化豐富大眾體育內容,最終實現二者的合作、交流與共贏。
(一)公共設計在促進驛道文化與大眾體育融合中的作用
南粵古驛道涵蓋了8條示范段,每條示范段都有其獨特的文化代表。在未規范標識系統以前,各段的標識系統各成一派或缺失、十分混亂,使用者也難以理解,運用起來十分困難。因此在南粵古驛道這個復雜的空間里,為了帶領參與者全面的領略古驛道的風采,制定了南粵古驛道的公共設計方案。
l.把潛在的文化意義具象化
南粵古驛道的公共設計將看不見、摸不到的“文化”轉變成實際的設計作品,以這些藝術創作為橋梁,實現驛道文化與大眾體育的融合和推廣。
(1)發展現代體育+傳統文化:大眾體育具有參與對象廣泛、參與目的多樣性的特點,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需求、以多元化的體育內容結合體育環境的建設與南粵古驛道的自然地理、人文特點相結合,探尋大眾體育與區域文化融合發展的有效性,對大眾體育開拓優質的體育環境、賽事項目具有開拓思路的作用。在南粵古驛道的公共設計中,根據古驛道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內涵,合理的規劃定向越野的路線,引導參賽者在完成體育任務的同時,把古驛道的主要景點游覽一遍。這樣的路線規劃避免了參賽者在完成任務的緊迫感,也增加了參觀景點的趣味性。為了增加比賽的趣味性,依據本地特色文化和環境設置了不同類型的比賽:定向越野、徒步攀巖和山地自行車……這些比賽適合不同年齡層,吸引多個年齡層領略南粵古驛道的風采。
(2)發展體育+旅游:南粵古驛道目前已經規劃出6條文化線路涵蓋了全省21個地級市、103個區縣、串連1100多個人文及自然發展節點。境內獨特的“丹霞地貌”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獨特的水鄉、山居、海洋地理優勢:富饒的瓜果農作物、海產品;為體育項目、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沃土。隨著科技進步、現代交通發達、城鎮化發展,古驛道荒廢、人口流失、貧富分化、文化習俗淡漠,如何篩選、探尋新時代大眾體育與古驛道文化對接、文化轉型的內容與形式是關鍵。為發展古驛道沿線的旅游事業,設計了一套道路指示牌涵蓋了:從城市一村鎮一古驛道、古驛道游覽線路指引、比賽線路指引,這些道路指引將大眾從都市帶入古驛道,游覽古驛道。對特色產品的設計和推廣,能促進其銷售。這樣既能使游客加深對古驛道的認知,也能有助于古驛道的推廣、增加沿線居民的收入。通過公共設計對當地文化的挖掘和推廣,有助于提升當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
(3)發展體育+農村經濟振興: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二站惠州博羅站,在博羅縣龍華鎮旭日古村成功舉行。通過兩屆南粵古驛道定向賽的舉辦,旭日古村落各項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在村容村貌改造時對與當地環境不相符的房屋進行規劃設計,使其符合古驛道的環境。為使體育活動順利舉行,對一些道路進行了修補和完善,對保留下來古建筑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設計,在廣場放置了信息柱和具有當地特色的設計作品。當地村民積極主動奉獻自家自留地和古房屋,改造成有吸引力的民宿、旅游服務點和農家樂,滿足游客吃住需求,帶動村民致富。去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舉辦期間,旭日村接待游客總計約1.9萬人,特色農產品和特色小吃成為游客的熱門手信,銷售額比平時增長780%。2016年9月份至今,據統計每天約有500人到古村游玩,每天能帶動當地的農副產品銷售額約1萬元左右,村民收入明顯增加了;全鎮餐飲業及住宿業營銷比去年增多約100%,餐飲業每戶日均增多約5000元……
2.建立廣泛的溝通渠道,加強人與古驛道的溝通與交流
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宣傳南粵古驛道。南粵古驛道的官網(www.infonht.cn)和微信公共號已上線,定期更新關于南粵古驛道和定向大賽的消息。大眾可以通過網站了解南粵古驛道的信息、定向大賽報名、官方推薦的旅游路線和自駕游路線規劃……在古驛道沿線設置有信息柱,它幫助古驛道沿線居民融入信息化社會,分享信息資源脫貧致富的智慧工具;是立體展示區域特征、歷史文化和生活現狀的多媒體裝置;通過信息柱可以實時播報區域氣象狀況和自然災害預警并指導避難措施的安保設備;是指導和規范原住民和來訪者自主參與戶外運動、競賽和旅游、休閑活動的智能服務窗口。線上借助新媒體,線下利用廣東濃厚的設計氛圍,開展對南粵古驛道全方面的設計大賽,充分挖掘南粵的特色元素,借助設計大賽擴大南粵古驛道的影響力。
三、結語
大眾體育、南粵古驛道文化有其各自獨特的文化屬性又有相互交叉的特性。以設計戰略的視角,在協同發展、共贏共創的認同下,認知南粵古驛道擁有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資源,思考大眾體育中富有吸引力的賽事項目,實現二者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
中國地大物博,各區域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各具特色,對區域文化:自然人文、價值觀等層次的認知;對大眾體育項目內容、生態環境、參與心態等方面的思考;對區域文化與大眾體育融合發展的探索對中國其他區域、大眾體育的發展有著理論與實際意義上的借鑒。二者融合研究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花10年的時間將南粵古驛道打造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體育文化品牌和經濟發展走廊。理論先行,將為更廣闊的中國其他區域的大眾體育文化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