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孫俊鴻
摘要:因社會不斷地發展,城市化也遍及各地,加之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水平,各種高樓大廈不斷地拔地而起。建造商對商品房、群租房等用房質量的監查也需加大力度。在傳統的房屋質檢機器人中,體積龐大,不夠便攜,精度誤差大;外觀上傳統的簡單組合和加成傳感器,所需功能成本高等問題。本文將淺析一種將房屋質檢機器人上各個可以獨立實現功能且互不干擾的傳感器模塊化,主要拆分為基礎平臺和可替換的傳感器兩個部分,通過模塊化實現即裝即用的房屋質檢機器人。
關鍵詞:智能;便攜;簡約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049-01
房屋質檢機器人的概念不僅僅是簡化傳統的外觀與結構,也是能提供舒適安全、高質量且適宜人們居住的生活空間。優化建筑檢測公司、建筑工程監測站、個人、建筑開發商的工作環境。房屋質檢機器人作為一種可以獨立實現功能且互不干擾的傳感器模塊化產品,將智能、便攜、簡約集于一體,實現高精度檢測、便于攜帶、人工智能,為中國建筑檢測行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房屋質檢機器人的發展現狀
房屋質量檢測行業一直采用人工檢測的形式來進行檢測,也面臨隨檢測時間增長,疲勞積累導致的效率降低,影響質檢結果的問題。Transforma Robotics公司所研發的QuicaBot房屋質量檢測機器人提供了一個具備自動化檢測的解決方式,其優點有多功能檢測,大量的傳感器提供更多的檢測選擇,其缺點空間結構冗余,體積過大,功能執行單一,因為使用板金,重量依舊過重,傳感器的使用也無法自行的選擇。
在我國,房屋質檢機器人并沒有廣闊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因為使用環境的限制,在國內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產品鏈,所以沒能使房屋質檢機器人得到良好的行業推廣與機構認知。綜合多種因素,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未能形成合理可行的行業系統產品鏈。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相關行業的生產與創新缺乏認知與規模化。中國的住宅消費者對房屋質量的把握力度不夠,加之近年房地產行業的熱潮,居民對買房質量把控依賴品牌效應,而近年很多房地產被爆出商品房質量問題,這也是消費者對房屋檢測缺乏認知。
第二,跨產業合作不足和社會合作欠完善。建筑行業需要裝修行業、質檢部門、水電部門與綜合管理部門的結合以及合作,但是在目前中國經濟市場下,競爭尤為激烈,各行各業都只為自己利益,很難做到通過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房屋質檢機器人的設計要點及CMF的設計洞察
設計是對一個產品各種需求的充分展現,是審美、認知、形式、功能等多角度的充分展現。同時,我們需要考慮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推向市場等多環節的考慮。在設計房屋質檢機器人時還要注意滿足使用者對于產品形態的美學、功能的多樣性、人機工程、精神元素等等體驗。
(一)功能的設計
房屋質檢機器人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的房地產企業、房屋質檢機構、個人消費者及建筑行業。營造更好的生活、辦公環境作為前提而存在,同時為了提高住宅安全系數。所以在功能上,并不是強大的產品功能才可以很好的配備現有的使用環境。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的是有針對的性的房屋質檢機器人。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一個功能使用方便、快捷,且可以一物多用的產品反而會更加受歡迎。例如,在戶外的吸煙處,大多數煙民吸完煙并不能完全熄滅煙頭,依舊會有二手煙飄出,危害健康,甚至于在防火意識低下的情況下還容易發生火災,這時候在滅煙處結合形態與結構設計一個小的水槽用來滅煙的產品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這便是未來房屋質檢機器人的一物多功能的發展趨勢。
(二)結構的推敲
當今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忙碌的人們對于產品的便攜、簡約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科技技術的更新,還需要是產品本身對于使用者的便攜設計。房屋質檢機器人在結構上區分為基礎平臺和可替換的傳感器兩部分,解決傳統房屋質檢機器人體積笨重、使用過程復雜、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選擇。
(三)CMF的設計洞察
房屋質檢機器人作為一款工業類產品,在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其使用功能性作用,在色彩上考慮工業風的黃色為主,給使用者醒目的提醒,搭配少量的金屬原有色,體現其“肌肉”感。工業類產品的材質主要以金屬為主,結實耐勞,搭配高級塑料材質,減輕產品的配重,提高產品的性能與使用效率。鈑金件主要的工藝以折彎、沖壓為主,塑料件主要工藝為吹塑、吸塑、滾塑、注塑,房屋質檢機器人產品精度高,以注塑為主。表面處理以噴漆或氧化、拉絲為主,體現材質感。
三、對于房屋質檢機器人發展的建議和未來的趨勢
房屋質檢機器人在未來的道路上還需要不斷地改進,希望房屋質檢機器人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創新,不斷地克服痛點,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對于未來,筆者相信在工業創新時代下,工業機器人行業會成為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