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芯
摘要:藝術設計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于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臺灣的現代設計在亞洲地區中起步相對較早,因此設計業也較為發達。游臺灣感悟當地現代藝術設計,其設計理念、形式和技術都有著值得借鑒的長處。
關鍵詞:臺北;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060-01
藝術設計是為人服務的,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完整結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產物。臺灣的現代設計起步較早,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且當地政府也是支持文化設計產業的,同時也相當重視設計教育,游走在臺灣的各個角落中都可感受到其設計的妙處。老早就聽聞臺北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旅游、工業和商業的中心。臺北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在這里能看到現代的也能感受到傳統的味道,有中原特色也有不少外來文化。城市不大,但十分精致。
一、銘傳大學
到臺北我們首先前往的參觀地點是銘傳大學,這是一所綜合大學,在這里主要參觀的是設計學院。
到設計學院,首先映入眼前的是教學樓門前的“D”字,這是設計學院的logo。設計學院分為五大系,分別是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商品設計系、商業設計系、建筑學系、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每個系也都有自己的logo。
進入設計學院教學樓,我們依次參觀各個系的工作室和教室。不得不說,教學樓內部的世界特別精彩,學院無處不在的是學生們自己的設計,走廊上擺放著這里學生自己設計的舞臺裝置和衣服、樓道還有個性化的垃圾分類區。學習空間十分開放自由,令我映像最深的是建筑學系,這里的教室圍繞著一個露天的半開放空間,而這個空間有著師生們養的雞、魚還搭建了棚子和架子,種著各種蔬菜和植物。有的師生就在走廊圍繞著桌子開始上課,氛圍輕松自在。學院的商業設計系還成立了“創客實驗基地”,這就是學院內部的設計公司,由設計系的學生接收項目設計并實施。自由的學習空間、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這就是銘傳大學設計學院給我的最主要映像。
二、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是以展示現代藝術作品為主的。這里展出的藝術作品有繪畫、雕塑等,一進展館迎面的藝術品是一組紅色的細長雕塑,作品安置在以白色為主調的環境里,配合著從大落地窗照射進來的陽光富有張力、與周圍環境和諧的融為一起。但最有意思的是此展館寄存柜的設計,是由大小不一的柜子有序的排滿了一整面墻。有大有小的柜子可以讓使用者根據需求選擇寄存,外形簡潔又富有設計感,好似一幅巨大的壁畫與空間內環境融為一體(如圖1所示)。
三、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是一所建在陽明山上的學校,學校環境優美,可以俯覽臺北。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著學校,首先是參觀學校的博物館,了解了學校相關的歷史,觀看中國名家的作品。
得益于地理環境的優勢,學校教學樓有許多精美巧妙的設計,其中有一扇窗子掛在透光的玻璃墻壁上(如圖2所示)。窗子的窗框是深色的,窗子透著清晰且富有空間、層次感的景色,和玻璃墻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好似一幅畫,畫中有著屋頂、道路和樹木。隨著我們的走動,“畫”也跟著動了起來。這樣的設計不僅巧妙的打破了玻璃墻壁的乏味、單調的感覺,同時也給人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不少輕松愉悅的感覺。
設計就是將靈感輸出,但輸出靈感也要輸入靈感,設計是一門需要我們不斷學習鉆研的課程。臺灣藝術設計之旅讓我們近距離多視角地感受到了臺灣的特色和魅力,看到了很多新奇的設計與景觀,開闊了我的眼界,收獲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