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唐凡 吳佳玥
摘要:匈牙利是歐洲內陸國家,位于多瑙河沖積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是喀爾巴阡山。著名的多瑙河,從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恰恰把匈牙利一截成東、西兩部分。匈牙利資源貧乏,但山河秀美,建筑壯麗,一年四季受地中海式氣候與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暖夏涼。
關鍵詞:茜茜公主;匈牙利;奧地利維也納;服飾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131-01
前幾日,筆者去西安,實地調研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華清池、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等地,領略到兵馬俑儀仗隊的雄偉浩大,華清池里楊貴妃蓮花池的婀娜多姿,陜西歷史博物館中西漢青銅器的精美絕倫,但其中感受最深的是陜西歷史博物館中的匈牙利館。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電影《茜茜公主》讓人們深入的了解到17-19世紀匈牙利的貴族生活。而此次的展覽更是將匈牙利在17-19世紀的衣著服飾、社會風貌、生活用品、宗教信仰帶到了陜西歷史博物館,走進展覽,就像走進一段歷史。
17-19世紀的匈牙利受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而匈牙利的貴族們亦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深遠影響,其文化與藝術多為奧地利維也納的映射。然而,匈牙利貴族仍竭力保全本國所特有的風俗,每當遇到國家舉辦大型活動和慶典時,他們仍會身著匈牙利傳統服飾。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的加冕慶典儀式中嚴格執行了“接受匈牙利圣冠”這一傳統環節,以激勵匈牙利人的民族自豪感。
此次展覽展出了匈牙利圣冠的復制品,這件匈牙利圣冠因為第一次戴在國王斯蒂芬一世的頭上,因此,又稱圣·斯蒂芬王冠,它的制作工藝十分精美,整體是由銀鎏金、珍珠、掐絲琺瑯、鏤空彩繪琺瑯構成。圣冠大體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圣冠頂上傾斜的十字架,顯得和設計對稱的圣冠格格不入,關于十字架為何傾斜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但并不是設計之初就是如此。圣冠上實則由兩個王冠組合而成,分別是拉丁王冠和希臘王冠,王冠上鑲滿了金片、珍珠、寶石、景泰藍彩片,并附有人物的肖像畫,和銘文。王冠的制作工藝雖然十分精美,但是卻設計的很大,不符合正常人的尺寸,佩戴很不方便,據史料記載,在加冕期間,國王不都得不在王冠內放一個半球狀的皮革襯里。如果國王在加冕儀式上不戴圣冠,其合法性就無法得到承認。
因為這頂圣冠的意義非凡,在它旁邊的展柜里放著一把折扇,扇面保存完好,畫面顏色鮮艷,場景高貴大氣,這就是為了紀念圣冠在1970年回歸儀式所作。扇面中央的場景之上有德文標題,意為“永遠在這里”,希望圣冠在回歸后永留故土,不再離開。可見這頂圣冠在匈牙利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此次匈牙利展館主要展出了匈牙利貴族的宮廷服飾,而當時的伊麗莎白皇后-茜茜公主,是19世紀中葉歐洲貴族世界的明星,她的著裝禮服成為了展覽重點展示的對象。
在展廳的正中央,是一件制作十分精美的匈牙利宮廷正裝,這套衣裙是在1867年制作而成,它的頭紗和圍裙是由棉和金屬制作,整體透明,四周和底部繡有草圖案,裙子和束身衣整體部分是絲織品,底部繡滿鮮花的云紋綢。紅色天鵝絨護腰、法式粉色綢緞束身衣、用金銀線繡滿紋樣的圍裙和頭紗等組成,選用性感的u領、天鵝型護腰、蝴蝶結束腕等元素做細節,看似簡潔,實則繁復,盡顯典雅尊貴。這套衣裙看似龐大,難以駕馭,但是卻并不顯得臃腫。這套衣裙原屬于戈瑞·毛伊拉蒂伯爵的妻子斯特凡·普拉多。她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1867年加冕典禮上身著這套服飾,之后由伯爵夫人的后人于1896年匈牙利建立1000周年慶典是穿著。在展覽中,還有幾件男士的著裝,這件男士對襟上裝,這是1916年制作的一件絲織品,它是作為禮服的里衣,像這類衣服通常穿在外套內。這件男士對襟上裝,是匈牙利男性貴族上裝的典型代表。衣服的整體是由灰白色的綢緞制作而成,衣服上繡有含苞待放的玫瑰,袖子的部位以及衣服前襟處有燈芯絨線裝飾,立領處飾滿絲線,衣上有九個扣子,腰部飾奶油色的絲綢花,背面的裁剪處以絲線縫綴,既秀挺又尊貴。這件對襟上裝是在位于布達佩斯的塔茨格兄弟的服裝店內制作的,而他的左右者是拉約什·茨克索弟·庫克特。旁邊的圖片是17世紀末的繡花皮鞋,采用皮革制造。
這件門特(男士外套)同樣也是1916年制作的絲織品,這件外套是和上圖男士對襟上裝所配套的,它的顏色與內衣形成鮮明對比,藍白的大膽撞色,體現了匈牙利的風俗和文化。這件外套是拉約什·茨克索弟·庫克為了參加最后一任匈牙利君主和哈布斯堡統治者,卡爾一世(1916-1918在位)的加冕儀式。
在17-19世紀,匈牙利經常爆發戰爭,所以貴族們,特別是男士,通常會佩戴武器作為裝飾。右下圖中間這把裝飾軍刀,是由鋼鐵、綠松石、天鵝絨、銀鍍金等材料制作而成。佩戴這種軍刀,不僅可以顯示這些男性貴族的財富和膽量,同時又展現了他們華貴的身份。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匈牙利貴族的衣著顏色都十分鮮艷,因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紡織品和織造技術飛速的提高,所以我們看到許多的著裝都是絲織品,但整體的樣式卻是非常簡單,這是因為16世紀以來,人們競相效仿貴族穿著,引起貴族不滿,便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整治鋪張浪費,以至于貴族們的穿著都與平民類似,但是他們卻通過改變衣服顏色,提升服裝的材質,佩戴華貴的配飾來凸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在16-17世紀時,匈牙利服飾變得更加簡單,顏色更加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