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要:宋代頻繁的戰爭需要提高軍隊的戰斗力,通過分析宋代的體育運動項目,發現田徑運動在宋代軍事對軍隊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探索跑、跳、投擲運動在宋代軍事中的作用,進一步了解宋代的軍事建設概況。
關鍵詞:宋代;軍事;體育運動
中圖分類號:G8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140-01
一、宋代軍事中的田徑運動
(一)軍事中的跑
古人云:兵貴神速,古代軍事中士卒奔跑能力在戰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宋政府非常注重士卒的奔跑能力,“步軍每將五百人,其差次先以強力疾足、負重能走著三千人。”“強力疾足”、“負重能走”者在步軍當中被列為第一等,可見跑的能力直接影響士卒的戰斗力水平。
在實際戰爭當中,善于奔跑的士卒往往作用非凡。《三朝北盟會編》載“世忠獨馳一騎,使‘一把雪執信字旗隨之,‘一把雪者,其兵之曹號,蓋趨捷善走之人也,令諸軍馬軍繼進見信旗止則止,見信旗麾則俱進。”鋪宋大將韓世忠專門挑選“趨捷善走之人”,組建了一只傳令兵,因其奔跑速度快,在戰場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政和三年,秦風路經略安撫使何常奏:“西賊有山間部落謂之‘步跋子者,上下山坡,出入溪潤,最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云飛。每于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沖冒奔突之兵;山谷深險之處遇敵,則多用步跋子以為擊刺掩襲之用。此西人步騎之長也。”西夏軍隊中的‘步跋子憑借他們熟悉的地形,宋朝軍隊對那些“逾高超遠”、“輕足善走”的人難以應付,‘鐵鷂子是平原地區用于突圍奔襲的騎兵,而在一些特殊的地形中,他們還需要‘步跋子掩護,可見他們的奔跑能力在戰場上的突出作用。
(二)軍事中的跳躍
在宋代的軍事中,除了奔跑外,跳躍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
唐末五代時期,梁祖在招募士兵時,“方其募時,先度人材,次閱走躍,試瞻視,然后黯面,賜以緡錢、衣履而隸諸籍。”垛初年,沿用了這種選拔制度。“次閱走躍”跳躍能力測試通過之后,才能正式編入軍隊。
軍隊中將士在遷補時,有司也要先看其跳躍的能力,“凡列校轉補,有司先閱走躍、上下馬;次出指二十步,掩一目試之,左右各五占數為見物。武藝,弓射五斗,弩彍一石五斗,槍刀手稍練。負罪不至徒,年未高,或雖年高而無疾、精力不耗者,并取之。”
《宋史》記載:“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習之。”這是岳飛在訓練軍隊時,要求將士們穿著厚重的鎧甲在山坡壕塹之間練習跳躍,來增強士兵的作戰能力,事實也證明,在抗金戰爭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岳家軍”的確是銳不可當。金兀術曾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三)軍事中的投擲
投擲項目也是現代田徑運動中典型的項目之一,投擲技能在宋朝被廣泛應用于軍事當中的就是投擲標槍。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其戎器以標槍旁牌,竹弦弓無翎箭。”槍的使用可能緣起于南方的邊遠地區后傳播到內地。又據《武經總要·前集》載:“南之夷蠻,其性剽悍狠怒,樂為盜賊,而勢不能堅;惟用標槍、旁牌、飛刀、環刀、木弩以為兵械;善為藥箭,中者大叫,信宿輒死;依山阻水,怙恃其險,急則竄伏,緩則鈔掠。”
由此可見,南方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民風彪悍,依靠標槍、旁牌等武器,借助于地形的優勢與宋朝政府對抗,令宋朝的統治者很難處理,這也促使了宋朝軍隊中標槍的使用。
《續資治通鑒長編》載:“太宗聞南方多以標槍、旁牌為兵器,命有司制之。啊見宋朝的軍隊大規模使用標槍類武器。
標槍與弓弩在戰場上的配合使用,能夠更有效的打擊敵人,據《武經總要·前集》載:“用弩之法,不可雜于短兵,尤利處高以臨下,但于陣中張之,陣外射之,進則蔽以旁牌,以次輪回,張而復入,則弩不絕聲,則無奔戰矣。”可以看到兩種武器配合使用的情況。
二、結語
綜上所述,宋代面對國內外頻繁的戰爭局面,田徑運動得到了廣泛應用,對于軍隊中士兵的選拔、遷補以及實際戰爭中軍隊戰斗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進了宋代的軍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