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蓉
摘要:箜篌,簡稱“坎侯”或“空候”,中國古代宮廷樂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件瑰寶,它古老而神秘,傳遞著中國音樂文化之美。這件美妙的樂器相傳始于黃帝時期,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明清時期逐漸衰退,曾一度時間消失在人們視野里,但在當下卻又意外的出現在各大影視作品及國內外藝術舞臺上。齊魯大地歷來屬于樂府之城,對于箜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筆者通過搜集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探訪齊魯地區的箜篌傳承人,關注箜篌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對于箜篌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箜篌;齊魯文化;傳承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K204.2;J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155-01
箜篌,簡稱“坎侯”或“空候”,中國古代宮廷樂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件瑰寶,它古老而神秘,傳遞著中國音樂文化之美。這件美妙的樂器相傳始于黃帝時期,在隋唐時期達到鼎盛,明清時期逐漸衰退,曾一度時間消失在人們視野里,但在當下卻又意外的出現在各大影視作品及國內外藝術舞臺上。齊魯大地歷來屬于樂府之城,對于箜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筆者將通過搜集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探訪齊魯地區的箜篌傳承人,關注箜篌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對于箜篌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齊魯大地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稱謂來源于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遠在黃帝時期,臥箜篌就已出現,漢劉向《世本作篇》記載,箜篌為商代紂王的樂官“師延所作”,而齊魯作為商朝的封地,自然會受到其文化的感染和影響,春秋時期臥箜篌在各諸侯國問相傳使用,宋朝詩人劉慶義作的《箜篌賦》也描述:“候牽化而始造,魯幸奇而后珍,”箜篌作為宮廷樂器曾經被引入齊魯大地,在當時由于其優美的古韻使其在當地廣泛流傳。這些珍貴的史料都能體現出齊魯大地與箜篌的淵源。以及在晚清年間,著名的小說家和實業家劉鶚曾來山東負責治黃,在濟南生活過三年,后來他根據這段經歷創作了小說《老殘游記》,在這本小說的第十回“驪龍雙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聲葉箜篌”一章中也可尋找到箜篌在齊魯大地存在并發展的依據。
作為齊魯大地唯一古代國都所在地的濰坊青州堯王山南燕廣固城,當地的佛像造型也受絲路文化的影響更具西域風貌,造像中有眾多飛天造型,所持樂器中就有箜篌。展示了當時絲路藝術與文化對齊魯大地的影響。
為更好的傳承與發展箜篌,1980年春天,中央箜篌試制小組設計出了全國第一臺現代箜篌。現代箜篌相較于古代箜篌發生了許多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形制、演奏方式和曲目。有了普及型的樂器和曲目,如何在新時期打造箜篌文化品牌成為我們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尤其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下,應用互聯網技術對箜篌進行宣傳、推廣普及,參與到整個箜篌繼承、發展和創新體系的建設當中,不失為一個好的推廣思路。
眾所周知,互聯網發展是基于龐大的數據基礎之上,其在資料的存儲、保護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其這一優勢,對于箜篌珍貴的歷史資料予以保存,這對于箜篌的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日后推廣箜篌提供了有效的資料分析。
傳統的宣傳推廣模式用于當下傳播推廣,要有新的傳播策略,使箜篌文化的影響范圍更加廣泛。
(1)建立箜篌數字博物館,利用虛擬技術進行博物館場景的構建,這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發展的需要,便于推廣,也利于更多箜篌資料的展出,例如利用當代AR或VR等高科技手段來展現我國古代大量演奏圖像中所繪的豎箜篌和我國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殘件,帶人們進入箜篌的歷史發展演變史。再加上創意制作,對于《孔雀東南飛》等歷史傳統曲目可以通過高科技技術進行符合用戶欣賞需求的改編彈奏,營造以箜篌為主的古代文化生活體驗式博物館。
(2)當下,可以發現中國的傳統古典音樂越來越多的被融入到網絡游戲中,這樣加以推廣,可在年輕一代中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箜篌也可以借鑒這種傳播模式,以游戲道具或背景音樂的形式出現,可快速科普箜篌基本知識,激發新一代人對箜篌的興趣,如游戲里面的樂曲用箜篌演奏,道具方面再加以動畫模擬的效果來提升人們對箜篌的認知。
箜篌的推廣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廣泛的影響力,可攜手各大音樂軟件,制作箜篌樂曲,以全新方式演繹助力箜篌這件傳統樂器的發展,開展箜篌樂曲的創作比賽,交流碰撞產生箜篌樂曲發展的新方向。謀求“互聯網+”與箜篌深度融合的探索,實現箜篌文化的新發展。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和文化產業振興的雙重作用下,齊魯大地應依托其箜篌文化底蘊的這一獨特資源,系統開發市場化運作,延續歷史的記憶,展現箜篌發展的歷史脈絡。這是對中國古典樂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賦予了箜篌這一古老樂器的歷史使命,對于傳播“一帶一路”,推動齊魯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