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糧 梁霓
摘要:作為一定區域優秀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結晶,文化品牌是時代居住在此的先民們在他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千錘百煉、精心培育、創造和發展而成的文明成果。創建和打造文化品牌,一方面是提升地方知名度、影響力的主要途徑;另一方面也是加強文化建設、繁榮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質的重要抓手。創建和打造一個優秀的農村群眾文化品牌,離不開該地域獨特深厚的歷史底蘊,離不開地域群眾的積極參與,也需要要善于利用各種平臺和媒介。
關鍵詞:農村;文化品牌;特色精品文化
中圖分類號:Q24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192-02
一、前言
作為一定區域優秀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結晶,文化品牌是時代居住在此的先民們在他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千錘百煉、精心培育、創造和發展而成的文明成果。安福縣域文化基礎雄厚,特色文化品種豐富,但缺少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創建和打造文化品牌,一方面是提升地方知名度、影響力的主要途徑;另一方面也是加強文化建設、繁榮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質的重要抓手。優秀的文化品牌一經形成,不僅使該地域具備了體現其文化、精神和思想的靈魂的載體,也必將對該地域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成為激發該地域無限的創造力進而成為推動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強大動力。
有鑒于此,結合安福縣農村特色精品文化下鄉創建活動的開展實際的情況,筆者擬就如何創建和打造農村群眾文化品牌作一探討。
二、獨特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安福創建和打造農村群眾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礎
地域獨特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一個地域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經過人們不斷地創造、完善和發展起來的文化積淀。自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縣始,盡管歷經變遷,但安福很早就被冠以“文章理學忠節之邦”稱號,處處“家有詩書,人多儒雅,序塾相望,弦誦相聞,人龐醇而多壽考”,“士夫多秀特,藝文而盛儒術”,其“理學文章、忠孝節烈、直可冠諸西江諸邑”,形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人文繼起、先后輝映,理學忠節,文藝科名,甲于宇內”的人文盛景。由此可見,安福的縣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乃至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當前,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傳承和弘揚安福優秀傳統文化之際,我們越發要認識到安福深厚歷史底蘊的獨特性,并以此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將歷史積淀下的因子和元素融入到創建和打造農村群眾文化品牌的實踐中去,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并特色鮮明的安福縣域的歷史底蘊在新時代熠熠生輝,成為我們創建和打造農村群眾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礎,使我們創建和打造出的農村群眾文化品牌既有歷史傳承而來的歷史底色和韻味,又能為我們農民群眾喜聞樂見,從而為發展和繁榮安福縣域的文化做出重要的貢獻。
三、文化品牌的創建和打造要植根于安福縣優秀的群眾文化資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取得重大突破和階段性成果。但文化體制改革成果還不夠穩固,一些制約文化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戰略部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正是在這樣宏大的歷史時刻,在縣域農村文化建設方面,安福縣提出了“立足我縣2013-2015年打造的農村特色文化品牌項目的特色資源,繼續傳承和弘揚安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文化強縣的目標”。在具體創建和打造農村群眾文化品牌的實踐中,安福逐步摸索出了將創建和打造的農村文化品牌植根于優秀的群眾文化資源之上的成功經驗。
具體模式就是:在進行農村特色文化品牌項目進行前期摸底調查、可行性調研的基礎上,依托各鄉鎮,歷史文化名村、社區、街道等已有的群眾特色文化資源,扎實推進“一鄉/鎮一品牌”戰略,按照每個項目各派一名文化志愿者進行“一對一”管理和服務的工作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打造、培植,使之逐步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
實踐也表明,隨著“一鄉/鎮一品牌”戰略的深入推進并取得成效,安福縣域的農村文化品牌建設如火如荼,成效卓著,基層文化設施、文化團隊建設、以及各種文化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各村、社區的廣大群眾以極大的熱情加入到群眾文化隊伍中來,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特別是由于汲取了歷史的養分和群眾自己熟悉的文化內容和樣式,加之又融入了新時期的思想道德文化的新要求,涌現出了諸如平都鎮農民劇團、滸坑農民劇團和泰山鄉樓下村女子龍燈隊等既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又為當地民眾所喜聞樂見的時代氣息強烈的那些文化藝術樣式。正是因為既源自歷史的深處而深深烙上了群眾文化的基因,又具有當地地域群眾喜聞樂見表現形式,所以,當這些文化品牌一經創建和打造出來,就受到廣大農民兄弟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
四、文化品牌的創建和打造要善于利用各種平臺和媒介,形成安福自己的風格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魂。文化具有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凝心聚力、規范教化、整合傳承等重要作用,不但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文化福利、文化素質的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的培育,而且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力,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進發。創建和打造優秀文化品牌,根本的是要創新其形式和內容,但也離不開一定平臺和媒介對它的支持作用。
從安福縣近年來的農村文化品牌創建和打造實踐活動的開展及其成果來看,農村文化品牌的創建和打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單一或孤立的行動是無濟于事的。一個農村文化品牌的形成,一方面必須和這一方水土上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緊密結合,并不斷進行與時俱進性地充實、完善、創新和拓展其內涵和形式,以符合當地農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各種平臺和媒介來作為文化品牌的支撐同樣重要。比如,在創建和打造農村特色文化品牌過程中,安福縣通過每年在文化廣場舉辦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專場巡演,在各鄉鎮品牌項目相互交流、互動和學習的基礎上,推動品牌項目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在如此悉心培育、全力幫扶和實踐優化的基礎上打造和提煉出來的特色文化品牌,是一種新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它既有歷史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又具有現代文化新意識、新形式、新內容。同時,為了避免所創建和打造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落入舊瓶裝新酒的俗套,安福縣在推動創建和打造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參與品牌項目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對其項目的內容和形式都作了創新的具體指示,要求他們在品牌創建活動中按照主題要求,即圍繞著富民政策或是家鄉巨變、鄉風村俗、和諧家庭等中的具體主題具體展開,在形式上可以歌舞、小品、快板、銅管樂隊、龍燈、趣味活動等傳統的文藝表演方式來進行。通過這種大力支持、嚴格要求和創新推動的工作,安福縣域的農村文化活動品牌創建和打造活取得較大的成績,不僅這些文化活動品牌在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和臺階,而且也使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呈現了新景象。這種創新的內容和形式,激活了表演形式和內容的創新,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也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新的文化品牌創建和打造過程中得以新生,使我們的文化品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獨特風格。
與此同時,在創建和打造文化品牌的過程中,安福縣還特別注重對新媒介的引入和應用。當前,以信息化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們以其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正在改變人們傳統的信息接受和使用方式。
為了全面提高安福縣域農村文化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應當充分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探索全新的方法,將信息技術特點與視覺形象構建充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農村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當然,在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農村文化品牌創建和打造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尤其是注意結合微媒體等新媒體技術的便捷優勢,將村莊、社區特有的文化資源的若干要素和特征隨時隨地推送給廣大的農村兄弟和相關受眾,以擴大文化品牌的傳播覆蓋面。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充分考慮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向全省、全國乃是世界推送相關文化品牌。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建設農村文化品牌主題網站,廣泛進行地創建和打造文化品牌活動及其成果的推介,切實提高影響力。當然,也可以充分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通過設計和添加APP應用、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實現對特定人群的精準傳播,將農村文化品牌的效果有效放大,從而實現提高農村文化品牌影響力的目標。
五、結語
總之,創建和打造一個優秀的農村群眾文化品牌,離不開該地域獨特深厚的歷史底蘊,離不開地域群眾的積極參與,也需要要善于利用各種平臺和媒介。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要創建和打造出一個較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就需要將地區特點、歷史底蘊和新時代特點緊密地結合起來,按照先進文化理念的要求,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品牌的底蘊,遵照藝術規律去不斷地充實、完善和創新,使創造出來的文化品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更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從而更好地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切實地在實踐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