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
摘要:有效發揮農村地域文化特色,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為農村群眾提供積極有益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內涵,還能有效促進農村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從而推動全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因此在實際的拓展中,相關部門應該注重資金的投入和素質的培養等環節,發揮不同地域不同的文明特色,為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提供更充裕的發展空間。本文主要研究發揮農村地區文化特色,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空間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農村發展;地區文化特色;群眾文化;發展空間
中圖分類號:D633;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198-02
一、前言
新農村的建設對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因此相關單位應該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有效整合各項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發揮農村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和優勢,不斷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保證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讓農村群眾能夠積極參與進來,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整個農村地區的人口素質,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提供文化基礎。
二、拓展具有地區特色群眾文化發展空間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農村文明的發展
促進新農村的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分支,一直以來都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基層建設問題,同時也是相關基層單位需要不斷貫徹落實的具體方針。而推動具有農村地域特征群眾文化的建設和開展,可以大大改善當前農村群體的生活現狀,將新思想、新觀念融入農村群眾的心中,將傳統文化和大眾文化融合的優質成果帶到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工作中來,從而全面促進農村文化良好氛圍的營造。
(二)有利于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素質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大幅改善,因此其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強烈。通過拓展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將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可以充分發揮每一位農村群眾的主體地位,使其全身心地參與到實際的文化活動中來,享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在將固有的落后觀念一一剔除的同時,還能提升農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為新農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
(三)有利于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農村群眾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通暢,對于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因此,為了能夠改良當前農村群眾信息渠道閉塞的現狀,基層單位積極開展充滿地域特色的群眾文化,保證文化形式的內涵豐富、類型品種多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闊農村群眾的眼界,有效減少城鄉居民的文化素質差異,將具有特色的文化內容和農村群眾的生活結合起來,將文化活動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聚集起來,既能保持群眾文化的長久生命力,還能讓農村群眾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而促進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
三、農村在拓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文化活動形式過于單調
隨著新農村的概念的提出,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物質生活也明顯得到提升。而且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很多智能化電子產品的出現,也逐漸走向農村,滿足了農村居民的信息需求,為農村精神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方向。但是受基礎設施的限制,很多農村群眾的娛樂形式和文化生活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依然停留在收聽廣播、觀看電視等基礎活動上,即使相關部門組織下鄉匯演等活動,也是一年難得幾次,活動類型單一,群眾的積極性也無法有效帶動起。
(二)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相對匱乏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條件依然相對艱苦,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也有限,居民依然為了物質生活而奔忙,無暇顧及精神條件的補給。雖然依靠政府撥款,已經建立了文化館和圖書館等文化活動室,但是與實際的需要和改革相比,這些資金是遠遠不夠的。甚至一些農村在文藝匯演時連燈光和舞臺都要臨時搭建,在如此匱乏的物質條件下,精神生活自然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三)農村群眾的文化學習意識不足
當前在農村地區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多是為了娛樂和消遣,而不是為了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歸根結底是農村群眾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積極性不高,活動的文化性和群眾的文化屬性對接不上。例如,沒到文藝匯演活動的時候,群眾的積極性還挺高,但是一到科技下鄉活動,就鮮少有人問津,一是對科技概念一竅不通,二是活動的組織形式無法吸引農村群體。由此可見,當前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空間和農民素質之間的差異性還很大,需要發揮本地的文化特色,選擇與農村群體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內容和組織形式,在滿足其精神需要的同時,使其文化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升。
四、發揮農村地區文化特色,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空間的方法
(一)打造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
為了能夠促進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有序展開,當地的文化單位和相關組織機構需要大力開發農村當地的文化資源,將充滿地域特色和人文屬性的建筑、手工藝和語言等融入到群眾文化的設計中,保證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除此之外,為了提高農村群眾的參與度,基層文化部管理者還應該深入到群眾內部,聽取群眾關于文化活動開展的意見和建議,在充分調查其喜好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地設計活動內容或形式,從而激發農村群眾的活動參與熱情。例如可以讓群眾親自擔任活動的策劃者,在賦閑的時候排練小品和話劇,突出群眾文化活動中農村群體的主體性。
(二)科學籌措活動資金
想要提升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性,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和鼓勵,除了依賴政府等有關部門的財政撥款之外,還應該積極拓展其他的融資和投資渠道,為活動的開展籌措充足的資金。如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動員全體農民群眾,開展活動募捐,為文化的發展出一份力。在有效調動群眾參與度的基礎上,還應該與社會組織和企業等聯合,以贊助和冠名的形式,將文化活動和企業品牌聯系起來,利用媒體渠道宣傳廠商價值,在推動農村文化發展的同時,提高農村地域文化的品牌價值,以拓展未來活動的資金渠道。
(三)打造優質的群眾文化組織隊伍
各地區基層文化部門應該注重對優秀人才的選拔任務,選派優秀人才到各地方學習和交流經驗,將成果變成策劃和組織建設,從而培養出一直具有專業素質和經驗的文化團隊。除此之外,為了有效提升農村群眾的思想藝術和文化素質等,鄉鎮文化管理團隊還可以與大眾媒體聯合,從素質基礎出發,加強農村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其文化層次的同時,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空間。
(四)在群眾文化中發揮地區優勢
不同地區的文化內容所彰顯出來的文化特色也不一樣,因此在策劃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將地區的特色融入其中,因地制宜,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的同時,注入一些創新的活力,如在集體舞中加入民族元素、在歌曲比賽中加入戲曲經典、在讀書節中融入農業學科知識,與校園、鄉鎮企業聯合,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先進性和靈活性,讓所有群眾都能參與進來,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和交流氛圍,從而為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
五、結語
發揮農村地區文化特色,拓展群眾文化發展空間,有利于推動農村文明的發展,提高農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因此,農村基礎文化部門應該認識到當前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與時俱進的群眾文化活動,打造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科學籌措活動資金,打造優質的群眾文化組織隊伍,在群眾文化中發揮地區優勢,提高農村群體的參與熱情,發揮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優勢的同時,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