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
摘要:美術師范生的教師教育訓練是一項綜合復雜的教學任務。2018年的全國師范認證工作鞭策師范教育要更專業、更加系統。每所高校的性質類型不同,因此各個高校應該開展不同程度的師范教學改革。文山學院是文山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美術師范專業為培養更出眾更有責任感和專業能力的美術師范生,目前提出了培養美術師范生教學能力的新內容。
關鍵詞:美術師范生;教學能力;教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52.4;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249-01
一、文山學院美術師范生教育概況
文山州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還處在不飽和狀態,原因有:村鎮的中小學地處偏遠,交通落后,食住條件較差;很多教師在學校承擔多門課程,教學任務繁重:很多學生家長對教育的觀念較為落后,認為數學、語文這樣的課程是主課,對審美教育較為輕視。
文山學院是文山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文山學院也是歷史久遠的師范類院校,很多文山州的中小學教師都是來自于文山學院的師范類專業。2018年全國師范類專業經歷了師范認證改革,一般認為本科院校的師范畢業生從事高中美術的教育教學工作,專科院校的師范畢業生從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但在文山州的特殊情況下,我們培養的美術師范生既要能承擔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也要能承擔普通高中的美術教育工作。這對我們的師范教育既是要求也是挑戰。
學院美術師范生的技能能力是非常牢固的。主要需要加強的部分就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目前開設的美術學科教學論課程課時量少,師范生數量多,在課程開展方面遇到很多困難。教師教育部分另一構成要素是教育見習,這一部分學生分組跟隨每組的帶隊教師進行試講訓練和聽課學習,但是目前教育見習質量不高。
2018年文山學院美術師范生教學為提高教師教育能力進行改革和實踐,希望通過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進一步提高美術師范生的專業水平。
二、教學改革擬解決的問題
眾所周知,美術師范教師教育內容多而雜,它需要理論和實踐之間不斷轉換,融會貫通,感知領悟。這部分內容包括課程論、教學論,而教學論當中包括教學能力、表述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機智能力、研究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要基本掌握只依靠一門課程和兩次聽課與試講肯定是不夠的,因此我們提出了循序漸進的系統訓練方式。我們把三筆字、簡筆畫和教師口語這樣的教學技能設置為基本訓練內容,學生進校后就在實踐周進行訓練。單元課程設計、校本課程開發這樣的能力訓練結合教學論課程在三年級開展和訓練。教學研究、教育論文寫作這樣的研究能力放在三年級或四年級進行總結和提升。
這樣的系統訓練在實踐中還可以不斷調整和完善,讓學生對于師范生身份的感知逐漸深入,在能力訓練的同時不斷認同美術教師的職責,畢業生能在就業中快速進入教師角色,自主進行課程的設計和創新。
系統訓練的設計綜合了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階段美術教育的共同內容,通過訓練學生既能開展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工作,又能開展高中美術課程。因此訓練的側重點不是“學會”,而是“能力”。
三、實施計劃
第一階段訓練分為三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是“美術教學基本技能訓練”鋼筆字、粉筆字以及簡筆畫訓練,三筆字訓練主要目的是提升職業教師的基本板書與書寫能力,使學生養成練字的好職業習慣;簡筆畫訓練,簡筆畫是美術師范生的特色技能訓練之一,主要目的是培養美術師范生繪畫示范能力。
第二個主題是“美術教學基本技能訓練”聽課觀摩活動和口語訓練,聽課活動使學生直觀認識教師職業,激發學生成為光榮教師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觀摩活動主要是讓學生與中小學學生交流,并且對中小學教室、設備設施、教師日常工作等有一定的了解;口語表達訓練是通過朗讀、講述、普通話訓練、邏輯表達能力等的訓練,提高學生教師口語的能力。
第三個主題是“職業規范與師德修養”系列講座,內容是系列講座5次,內容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與素養、美術教師的入職與成長、教學計劃與課程大綱的撰寫、課程標準解讀等。
第二階段訓練分為兩個主題。
首先是“教學實踐技能提升與育人能力訓練”,主要內容是學生對課標學習、中小學教材學習,撰寫初中、高中階段的教學案例訓練。讓學生掌握教案撰寫的方法與規程,提高學生的教案撰寫能力。
其次是“教研與發展”本土課程設計、錄制優秀學生講課視頻,主要內容是指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本土教學資源的調研與開發、教學資料(或本土教材)的編撰、教案設計、優秀課程視頻錄制。本土課程開發與設計的目的是培養中小學生熱愛民族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的情感能力,教研內容與《學科教學論與教材分析》課程結合完成。
第三階段訓練為教學研究與教育論文寫作,教育論文寫作內容包括教育論文格式、教育論文寫作方向、教學研究方法等內容,與《學科論文寫作》課程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