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軻軻
2019年3月,有程序員在某知名代碼管理平臺上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即每天早上9點到崗,晚上9點才下班,每周工作6天,生病則進重癥監護室)的項目,以抵制超負荷的工作制,引起一片嘩然。隨后,某知名企業家卻在網上說“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機會”。此言一出,引發廣泛熱議。其實,除了“996”,還有更累的“997”“007”。如果說年輕人還能靠著身體熬通宵,能深夜吃完泡面擼完串繼續加班到天亮,可那些負擔還未完全解除,精力卻逐漸不濟的中年人面對“996”又該何去何從?

中年人大多處于中層的橋梁位置,雖不見得地位名望多高,但一般也小有成績或小有積蓄。此時,如果前方的路依然是需要負重前行的“996”,為了身體,為了期待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難免萌生退意。可是,想想懸在頭頂上的“不進則退”的利劍,他們又顧慮重重,甚至開始擔心自己連“996”的機會都沒有。那么,身負重任的中年人是該頂住壓力繼續苦逼的“996”模式,還是應該放慢腳步,把生活和健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