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渝萍
摘 要: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國民經濟的相關數據,2018年我國小微企業 數量已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目前,小微企業創造的價值,已達到國內GDP的60%左右;繳納稅款達到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解決就業人數為2億左右,占就業人數的30%。
關鍵詞: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納稅
從近十年來,國務院、財政部和銀監會等多家聯合出臺了多項針對小微企業優惠稅收法規和政策,促進其健康、持續的發展。本文在剖析稅收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基礎上,對小微企業運用稅收優惠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些建議。
一、小微企業的界定標準
小微企業是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統稱。
(一)企業應納稅所得稅法的認定標準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92條、《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的規定,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的企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二)工信部認定標準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的規定,按從業人數、營業收入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以工業企業為例,從業人數20到300、營業收入300萬元到2000萬元為小型企業;從業人數20以下、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為微型企業。
二、小微企業稅收普惠新政剖析
小微企業的稅收普惠政策主要分為四類: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增值稅優惠政策、印花稅優惠政策、規費的減免。
(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財稅【2019】13號)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小型微利企業無論按查賬征收方式或核定征收方式繳納企業所得稅,均可享受上述優惠政策。
財稅【2019】13號文件中的“小型”不僅要符合納稅所得額、從業人數、資產總額等三個條件的企業。還要注意的是,從業人數,包括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所稱人業人婁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微利”財稅【2019】13號文件中是應納稅所得額不是利潤所得,也就是說納稅年度的利潤經過納稅調增調減,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二)稅收征管程序簡化: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征管程序也進行了簡化,1、2019年之后,不再區分企業的類型,按照以上三個條件作為標準。
2、小微企業,不需要向稅局備案,達到以上三個條件之后,自動享受各種優惠。
3、定額征收的小微企業,符合優惠條件的,由主管稅務機關調整稅額后,按原辦法征收即可。
4、小微企業在預繳和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時,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相關內容,即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
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覆蓋面的擴大,放寬了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門檻,本年度預計可能符合的,企業季度預繳所得稅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若匯算清繳時不符合享受優惠政策條件,則按規定補繳企業所得稅稅款。
(二)增值稅優惠政策
(財稅〔2019〕13號)的規定,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3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1、文件中的小規模納稅人,不僅包括小微企業,還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只規定了月或季度銷售額標準。超過銷售額的,不能免征增值稅,該企業如滿足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條件,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的減征。
2、銷售額的規定,扣除本期發生銷售不動產后,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取得的銷售額后未超過10萬元的,免征增值稅。
3、按固定期限納稅的小規模納稅人可選擇1個月或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如小微企業,2019年1-3月銷售貨物,取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3萬元、5萬元、11萬元,按月申報納稅,1、3月則應納稅130000*3%=3900元、110000*3%=3300元。若按季度申報納稅。則可免征增值稅。
4、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的,當期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已經繳納的稅款,在增值稅專用發票全部聯次追回或按規定開具紅字專用發票后,可享受免稅優惠政策。
(三)地方稅種優惠政策
【財稅〔2019〕13號】的規定,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按50%征收資源稅、城市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及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三、小微企業所得稅節稅籌劃
(一)利用政策臨界點,規避企業所得稅
符合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條件的小微企業,并滿足年應納稅所得額未超過100萬元的,根據稅收優惠政策,其實際所得稅率低至5%,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未超過300萬元的,其所得稅率低至10%。而企業所得稅率為25%,中間相差10%之上,對小微企業的利潤影響很大。
要享受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必須滿足資產總額和從業人員的相關要求。如超過規定標準,就可考慮通過企業內部拆分來滿足條件。企業各部門分離出企業,成立子公司,從而把資產總額和從業人員人數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并還能夠分散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
若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臨界點。可將部份收入延期到下個納稅年度、成本預進納稅年度確認。如,按查賬征收繳納所得稅的某建材小微企業,1-11月應納稅所得額為90萬元,需繳納所得稅4.5萬元。該企業12月應納稅所得額為13萬元,年終匯算應納稅所得總額為103萬元,超過100萬元但未超過300萬元,因此所得額減半后按20%稅率,需繳納所得稅10.3萬元.
以上看出12月份的收入、成本就是納稅籌劃的關鍵,我們可以采用遞延收入、預計成本來籌劃應稅額。在收入方面把12月收入,在合同上約定采用分期收款 結算方式進行銷售,如12月銷售收入為9萬元,余下4萬元在第二年的每一季度收回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99萬元,應納所得稅為4.95萬元,對于遞延到下個年度的4萬元收入,在以后年度,也可用同樣方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這筆收入只需納稅0.2萬元。在成本方面,將有維修費、工程建設按工程進度預計進入成本,使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按上述方法,當年少繳企業所得稅5.35萬元左右。
(二)利用企業組織形式,規避企業所得稅
目前的企業組織形式有公司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幾類,在部分企業考慮 到經營風險、資本籌集往往選擇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但從稅收角度看,特別對小微企業來說,選擇公司制的組織形式會出現“重復納稅”。因公司個人股東從公司分回的稅后收益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按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不屬于其規定的企業范圍,只按個人實際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有5人共同籌資組建一家有限公司,預計該公司年應稅所得額為40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應繳所得額為10萬元,稅后利潤為30萬元,公司按稅后利潤的10%提取公積金3萬元,稅后利潤剩余27萬元5人平分,每人分得5.4萬元。按稅法規定,5位出資人要按20%繳納個稅共計5.4萬元,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合計交納15.4萬元。我們對這個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把它變更為合伙制企業,預計年應納所得額40萬元,提取私營企業發展基金13萬元,尚余27萬元,每人分5.4萬元。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由于個人年應納稅所得額未超過免稅6萬元,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就比公司制企業少納稅15.4萬元,減稅效果顯著。
所以對于風險比較小,投資資本不大的小微企業,很適合采取獨資或合伙的企業組織形式,如會計事務所多為合伙企業,等企業規模做大做強后,再根據發展需要變更企業組織形式。
總之,我們應該在享受已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國家頒發的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深入領會政策精神,積極分析企業現狀,爭取新的稅收收益,從中找出合理避稅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蘇洪愛 .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解析及納稅籌劃路徑分析.《財會學習》
[2]曾文伊. 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新政解析與納稅籌劃.《財會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