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質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是水危機應急管理。本文就水質污染時的應急監測為主體,對常規水質的應急監測方法和對水質中的重金屬、藻類等應急事件處理進行詳細的分析。水質應急監測能夠快速的檢測出水質中的各項監測數據,為工作人員及時處理水污染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環境污染;應急監測;水質
水質監測常常被用于監測水質質量中。水質監測分為對水質污染的各項基本指標和水質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監測。除了對上述指標參數的實時監測,還需要及時的對水體的流速以及流量進行及時的測定。針對以及被污染的水質,需要結合水質污染的原因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理措施,確保水質的質量安全。
一、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闡述
1.1 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分類
站在危險物品在排放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進行分析,可以將水污染分為危險性物質泄漏、燃油泄漏、放射性物質泄漏以及工業廢水重金屬超標事故。結合突發性水污染的發生地域進行分析,可以將突發性水污染分為河流上游污染、沿海污染源以及陸地污染。
1.2 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特征
突發性水污染往往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水污染事故非常容易導致大規模的污染結果出現,且污染的事故將會導致多個企業受到牽連。有別于常規的水體污染,突發性水污染事故中的污染物是不確定的。政府難以對突發性水污染進行預測,導致很難及時的對突發性水污染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這主要是由于突發性水污染發生的事件以及地點都是隨機的,污染源也不容易確定,這導致污染的嚴重程度難以判定。由于突發性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預先的征兆,當事故對水質造成污染的時候,政府難以第一時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應對水污染。突發性水污染將會對自然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由于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發生的概率較低,難以被人們所發現,一旦出現水體中的污染物擴散的時候,將會導致環境治理工作非常困難。尤其是大范圍的水體,實現水污染的治理是非常困難的,往往無法實現預期的治理目標,實際情況下的水質的恢復只能依靠水體的自我潔凈。
二、應急水質監測
2.1 應急水質監測特點
由于污染性事故發生的概率較低,對事故的檢測也是突發性的,所以相關人員在面對突發性水質污染的時候,往往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產生往往會呈現出一定的征兆,所以要做好水體中的應急監測工作。結合水體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測量,以期能夠及時的對污染源進行監控,并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實施定點檢測和移動檢測的方法,充分注意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培訓。
2.2 對水質進行應急水質監測方法
應急水質監測往往包含對水體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指直接對水體的表面進行觀測,如果水面表層存在較多的雜質,水體混沌,則表明水質已經受到了污染。如果出現水體中的植物出現非正常的死亡現象,則表明水質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污染。定量分析主要是利用水質快速測試盒來對水體中的污染物的具體含量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往往有著便捷和價格較低的優點。
應急水污染監測應當將日常的數據進行及時的記錄,確保后續能夠進行查閱?,F場記錄的數據應當包括水質的分布,并在相應的圖上進行明確的標記,指出測量點的具體方位和測量時間、測量人員等相關信息。此外,還應當對水污染發生的時間、原因以及所造成的結果進行充分的記錄。
2.3 應急水質監測的具體操作方法
相關工作人員首先應當制定出水質應急監測的詳細實施方案。該方案需要包括監測的項目,對水質的區域監測、對監測點的選擇、監測頻率、采樣方式以及對監測過程中的各項基礎數據收集,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及時的整理。監測方案的實施要求工作人員有著較高的臨場處理能力,能夠結合實際的情況對監測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
還需要做好監測布點和采用的工作。由于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將會造成水體中的各項污染物相對分散,不同的地段的水質將會有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對采樣點進行確定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到取樣點能否滿足實際的污染監測。一般來說,采樣點的選取需要在污染事故周圍的一定的區域內,并依照水體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在對水體進行取樣的過程中,需要確保取樣工作的潔凈,不能在取樣以后立即開始下一次的取樣,否則將會導致第二次取樣的數據會受到第一次取樣的樣品影響,導致測量結果與實際偏差較大。工作人員在對水體進行監測的時候,不單單需要在事故地進行采樣,還需要在水體的下游進行采樣。
對實際的水體污染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需要選取合適的檢測方法和檢測儀器。由于現場檢測對于突發性事物污染物的判定、規模和污染程度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需要結合水體污染現場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監測。合理的監測方法對于最終的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需要謹慎的選擇監測方法。工作人員還需要對現有的資料進行核查,結合突發性水污染的現場情況來制定出監測項目,第一時間結合監測方法來對水體進行全面的分析。
選用何種監測儀器需要結合水體發生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工作人員主要依據是否能夠第一時間判定污染物的類別,能夠及時的對水體的污染進行定量分析,是否能夠被工作人員方便的攜帶等等。由于水體污染監測的頻次往往會受到污染發生地的影響,對污染發生地的檢測頻次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確定。由于該水體區域的發展情況和水體污染發生的實踐和地點都將會導致水體污染的情況各異,所以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來進行判定。一般而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與檢測頻次往往呈現出正比例關系,事故發生時間較長與距離污染源較近的地點都需要高頻次的采樣。
三、結語
應急水質監測在日常的防治水污染的方法中運用非常廣泛,且能夠快速的對水污染進行處理。通過綜合運用應急水質監測方法,能夠使得工作人員利用各項儀器對水質進行快速的分析,能夠充分了解水質中的各項污染物的分類以及在水中的濃度比例,結合相關數據,工作人員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水污染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張穎.中國流域水污染規制研究[D].遼寧大學,2013.
[2]凌亮.基于常規給水處理工藝的飲用水強化除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3]楊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Ⅲ級水污染應急調控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8.
[4]趙海峰.城市供水水質異常檢測與異常特征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劉芳鳳,出生年月:1983年8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貴州省興義市,當前職稱:中級工程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