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鶴
摘 要: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于2015年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愿景與行動》。 這份愿景與行動明確了沿線節點城市及路線地圖,中原大省河南省的省會鄭州被列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節點城市。鄭州市作為核心節點城市有政策優勢、交通優勢、產業集聚優勢、人才優勢、文化優勢及經濟實力優勢,但也存在物流瓶頸、產業類型不完善、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鄭州市核心節點城市建設著力于從解決物流瓶頸、完善產業類型、引進及培養急需人才、發揮文化優勢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物流瓶頸;人才儲備;產業類型;文化優勢
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于2015年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這份愿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闡述了“一帶一路”的主張與內涵,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方向和任務,明確了沿線節點城市及路線地圖,中原大省河南省的省會鄭州被列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節點城市。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鄭州在經濟、社會及文化等領域具廣闊發展空間及成長潛力力巨大。
一、“核心節點城市”建設中鄭州優勢
(一)政策優勢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愿景與行動》中兩次提到了河南的省會鄭州,不僅將鄭州劃入“一帶一路”中的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還被列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節點城市,2017年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對于提升河南產業結構升級,對外開放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交通優勢
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歐亞大陸橋從鄭州通過,鄭歐班列通達中東及歐洲等國。達到國際4E級標準的新鄭機場已成為我國第21個國際機場,從鄭州經過兩個小時的航程可以抵達全國80%的主要城市。
(三)產業集聚優勢
目前,鄭州汽車與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航空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非金屬制造、鋁工業、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產業聚集區已初具規模,正朝著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目標而邁進。
(四)人才優勢
河南和鄭州高校院所居多,擁有可觀的人才資源和較為發達的各類中等職業教育。鄭州市目前共有近140所本專科院校(含中專),在校生人數近百萬,這將給鄭州市的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初級人才保障。
(五)歷史文化優勢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光輝燦爛,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我國“百家姓”中一百多個姓氏的發源地。而鄭州又是我國八大古都,具有強大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號召力,每年的“黃帝故里祭祖大典”吸引了全球華人不遠萬里尋根問祖。這種傳統歷史文化優勢必將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得以體現。
(六)經濟發展實力優勢
鄭州是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7年完成生產總值9130.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3143元,全年全部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191.3億元。2016歷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75.7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數額最大,6135.5億元;歷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2129萬噸;歷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7.2億元。
二、鄭州作為節點城市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瓶頸
由于歷史原因,鄭州東西兩方向上的貨運量仍存在著巨大差距。在公路方面,隨著全國高速公路“7918”網的逐步實施,多條新建東西、南北走向高速干線對連霍、京港澳高速具有較強的替代性,鄭州陸路運輸的樞紐地位有被削弱的風險。在航空方面,新鄭機場目前的國際貨物比例仍偏低,通航的國際城市仍偏少。在鐵路方面,鄭州鐵路樞紐的優勢更多體現在“量”而不是“質”上。
(二)產業類型不完善
鄭州市目前有汽車、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但產業類型并不完善。目前富士康一家獨大,與其配套的產業鏈企業還未構建完善。鄭州曾經是全國知名的商貿中心,但目前商貿優勢并不明顯。一些中小電商企業雖然也在快速發展,但形成規模的還不多。鄭州雖然地域優勢明顯,交通便利,但物流企業往往僅作為一個中轉地,以鄭州為基地的知名物流企業并不多。
(三)人才儲備不足
鄭州市區內有23所本科院校,34所專科院校及數十所中專院校,初級專業人才數量豐富,但缺乏具有國際視野,高技術專門人才。2017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河南要打造全國一流的大數據產業中心、數據應用先導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制度創新先行區,建成引領中部、特色鮮明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2018年4月11日國家自創區(鄭州)金融創新實驗室宣告成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自創區的成立急需大量的高端人才、創業人才。目前鄭州市僅有鄭州大學一所“211工程”院校,無“985工程”院校,能夠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等高學歷人才的院校也不多。畢業的學生遠達不到行業發展需要,部分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沒有充分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生產力。
三、鞏固和提升鄭州作為“核心節點城市”的對策
(一)解決物流瓶頸方面
鄭州市應加快物流體系建設,加速建設物流樞紐,抓好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合理設置物流設施,盤活物流資源存量,共享物流規模效應。同時應加快完善物流結點網絡,依托綜合物流園區、主要工業園區、產業集中區和現有大型商貿市場,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物流市場。
應加快完善路網建設,推進鄭州與周邊地市物流通道建設。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簡化通關手續等環節,最大程度地發揮鄭州鐵路優勢,揚長避短,彌補鄭州缺少海港的先天不足。同時還應充分利用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的政策優勢,大力引進國內外航空公司駐點,特別鼓勵其在鄭州建立基地,給與其相應政策優惠。鼓勵航空公司開設新航線特別是境外航線,鼓勵航空公司增設定期貨運包機等形式的航班飛行。
(二)重點產業升級方面
鄭州市應著力對現有產業進行升級,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應建立并完善針對外資企業的管理服務體系,并在大力建設本土鄭州銀行、中原銀行的同時改善金融服務與監督管理,不斷優化外資進駐鄭州的金融環境。應進一步精簡海外資本進駐鄭州投資的審批流程,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通過外來資本的引入刺激鄭州本土金融服務及信息咨詢行業水平。應大力扶持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已初具雛形的產業集群,增強加工貿易的產業聚集效應,帶動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除此之外,應充分做好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并與中西部地區兄弟省市進行合作,找準承接方向,優化資源配置。
(三)人才儲備方面
鄭州市應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勞動力整體素質。要做好高端人才引進戰略規劃,形成一定機制,比如在戶籍政策上或廉租房政策上予以傾斜,吸引亟需人才入鄭。應加大對教育事業尤其是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針對當前產業承接所急需的人才進行優先培育,并由政府牽頭開展在職培訓與轉崗培訓。應大力改善人居環境,通過環境治理和道路建設,使鄭州更加宜居,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愿意留在鄭州生活、工作。
(四)充分發揮文化優勢方面
鄭州市應充分發掘“創建華夏歷史文明創新區”戰略,利用海外數以千萬計的華人“尋根問祖、探文化源”的迫切愿望,繼續辦好“黃帝故里祭祖大典”等文化項目,擴大鄭州在海內外的文化影響力。挖掘和弘揚根親文化,帶動大招商、招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