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于2.8mmol/L稱之為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則可以診斷為低血糖。低血糖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綜合征,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包括出汗、饑餓、面色蒼白、心慌等,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躁動、昏迷等情況,這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都有著較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加強對低血糖的有效預防,而當患者發生低血糖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緊急護理,以此來保證患者身體健康。本文就對低血糖的預防和緊急護理方法進行詳細分析。
1、低血糖概述
低血糖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低血糖的病因比較復雜,如患者反復發生空腹低血糖癥,則提示患者有器質性疾病,如患者餐后引起的反應性低血糖癥,則多見于功能性疾病。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呈發作性,時間和頻率因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低血糖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自主神經過度興奮、腦功能障礙這兩個方面。比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感覺到饑餓、心慌、顫抖,且經常出汗、面色蒼白,那就需要考慮是否為低血糖癥。如患者經常精神不集中、思維遲鈍、頭暈、嗜睡,也需要考慮是否為低血糖癥。很多低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頭暈、驚厥、昏迷的情況,這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著較大的威脅,因此這就需要患者掌握一定的低血糖預防方法和緊急護理方法。
2、低血糖的預防方法
對于低血糖癥,有效的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無論是低血糖患者還是健康人群都必須掌握一定的低血糖預防方法,以此來避免低血糖癥發作,保證自身身體健康。在低血糖預防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前提,為了能夠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我們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要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戒煙戒酒,飲食做到定量定時,且保證每日基本穩定的攝食量,這對于預防低血糖的發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很多患者都是在空腹狀態下發生低血糖,所以必須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良好習慣,保證一日三餐,如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上午九、十點、下午三、四點之間加餐,以此來預防低血糖的發生。②認識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素。進餐量減少、相應藥物劑量減少都有可能導致低血糖的發生,因此這就需要患者定時定量進餐,并根據規范要求合理用藥。劇烈運動也有可能導致低血糖的發生,這就需要患者在運動前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酒精也是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患者避免酗酒和空腹喝酒。③定期監測血糖。有低血糖癥、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年紀較大、肥胖或過度偏瘦的人群,都需要定期監測血糖,如發現血糖較低,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以避免低血糖癥的發生。
3、低血糖的緊急護理方法
低血糖患者在疾病發生時,首先會有乏力、饑餓感、頭暈、出汗、心慌的情況,嚴重時,會出現抽搐、驚厥、昏迷的情況,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那么則會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傷。因此,掌握一定的低血糖緊急護理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①及時補糖。當患者發生低血糖癥時,必須要第一時間補糖,以此來緩解患者癥狀。如患者能夠自己進食,可以立即給予患者任何含糖量較高的物質,如糖果、餅干、果汁等。如患者昏迷,則需要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給予葡萄糖靜脈推注治療,這也是搶救低血糖癥最有效的方法。②密切監測血糖。在患者發生低血糖癥后,需要每15分鐘監測血糖1次。如患者血糖水平未恢復,則可以再給予患者食用糖類食品,或繼續給予葡萄糖靜脈推注治療。③血糖恢復后護理。在患者血糖恢復后,需要了解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原因,進而根據具體原因調整用藥。在低血糖患者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低血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如患者恢復良好,可以建議患者經常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以避免再次發生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