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信息途徑已經轉變成了金融風險跨境傳播的一種重要途徑。相比較而言,由信息途徑而造成的風險傳染要比金融與貿易途徑對市場產生的沖擊更廣泛,為此,引起了大量學者的高度重視。另外,很多學者還針對宏觀信息對市場造成的影響展開了分析,從而研究了信息對跨市場間的聯動效應造成的影響。基于此,文中重點分析了宏觀經濟信息發布對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影響。
關鍵詞:宏觀經濟信息;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影響
當前,學術界開始越來越重視金融危機傳染問題,并且在研究此問題的過程中,常常將衡量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和揭示金融危機傳染途徑作為重中之重。其中,在衡量金融危機傳染效應方面,相關人士探究出了大量的實證方法對其展開了研究,比方說,在發生次貸危機時,美國市場利用FIAPARCH-DCC 模型對金磚五國造成的傳染效應進行了檢驗;DCC-T-Copula與 BB7-Copu-la 模型對美國、歐洲、香港與中國之間的一般傳染以及極端值傳染情況展開了分析,結果顯示,世界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歐美市場一直在影響著中國市場。另外,通過對相關性文獻加以歸納能夠看出,既存的與金融危機傳染效應有關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基于相關性檢驗或波動率溢出檢驗等方法,均為事后衡量,因此,無法將金融危機傳染效應有效地揭示出來。基于此,文中針對宏觀經濟信息發布對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影響展開了分析。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造成的影響
(一)對貿易渠道造成的影響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活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盡管獲取到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美國市場的動蕩不安,因此,導致進出口貿易需要面臨的挑戰變得越來越多。基于此,一些國家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構建出了貿易保護政策,從而造成了中國的外部經濟環境十分惡劣。不僅如此,金融危機的爆發還明顯減少了歐美國家的進口需求,進而導致我國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一些中小企業甚至還陷入了發展危機,瀕臨破產。
(二)對證券市場造成的影響
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A股證券市場的發展。另外,還由于我國未采取貨幣自由兌換政策,因此,證券市場仍然缺乏開放性,基于此,金融危機未直接影響到A股證券市場。即便如此,在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影響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我國的證券市場也會發生惡化,從而不僅會對投資人員作出正確的決策造成影響,而且還阻礙了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對利率匯率造成的影響
由于一直受到金融危機的不良影響,美元始終在持續貶值,因此,人民幣難以升值。立足于客觀層面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升值,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貿易失衡問題,而且還有助于消除中美貿易矛盾;然而,如果美元一直貶值,就會對我國的實體經濟產生沖擊,從而既會造成產品價格產生明顯的波動,同時還可能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基于此,加大了我國企業的融資難度。另外,還有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資金而紛紛破產,進而對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對房地產市場造成的影響
由于受到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其房地產市場始終處于十分低迷的狀態。因此,美聯邦儲蓄銀行為了拯救房地產市場,不僅提供了更多的信貸渠道,而且還降低了貸款利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在此種情況下,國際資本開始源源不斷地向國內流入,加之外匯儲備能力的增強,金融和經濟領域的資金出現了過剩的現象。所以,中國政府一定要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引起高度重視,以防房價瘋狂上漲,進而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檢驗方法與模型構建
(一)檢驗方法
文中以極值理論為依托,將共超數作為衡量是否發生金融危機傳染的依據與方法。實際上,共超數主要負責檢驗各個市場的資產收益和發生極端值時的情況,以此來確定市場間產生的聯動效應是否明顯變大。因此,文中借鑒國外相關學者的分析結果,運用以下表達式來定義共超數:
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兩個市場的收益均為正,共超數為較小的正值; 相反,共超數為較大的負值; 其余條件下共超數為0。
(二)模型構建
1.B-G模型
B-G模型是基于GARCH 模型而構建的,它可以符合不同變量的檢驗要求。圍繞多元變量,將條件方差-協方差矩陣表示成波動率與協方差滯后值的函數,對市場間波動率相關的動態時變性進行衡量,從而對市場間的波動溢出效應加以確定。以下是模型的表示形式:
式中,A、B 、C 為 n×n 階矩陣。C'C 為上三角或下三角矩陣,n是考察市場的總數量,文中n = 2。
2.分位數回歸模型
為了衡量宏觀經濟信息對金融危機傳染效應造成的影響,可以構建以下模型:
qτ( Coext| Ωt) = ατ+ βτDt+ γτVIXt+ δτσt
式中,qτ(·) 是τ 分位上的條件分位回歸方程; CoeXt是共超數; Ωt為 t時刻的信息集; ατ、βτ、γτ、δτ為需要預測的模型參數。Dt是虛擬變量。VIXt代表投資人員的情緒波動。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
文中將英、美、德、法、日本、中國、巴西等國的股票市場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宏觀經濟信息對金融危機傳染效應造成的影響。為了防止由于“日歷效應”而導致數據出現不匹配的現象,將股指周收盤數據作為樣本。
(二)共超數統計
首先,美國為信息源時,英美兩國的共超數最多,美國和俄羅斯的共超數最少;英國為信息源時,英國和巴西的共超數最多,英國和日本的共超數最少,因此,存在著十分嚴重的金融危機傳染問題。其次,分析共超數的偏度可以得出,數據未呈現對稱分布,并且偏左,因此,各個市場在負向影響下的收益減少情況高于正向影響下的收益增加情況。
(三)參數回歸結果
1.B-G模型檢測結果
首先,將B-G模型的預測結果計算出來,從而得出市場間的波動溢出效應,然后,將其作為回歸模型的控制變量,B-G模型的預測結果顯示英美兩國股市收益率分別是B-G( 1,1) 與B-G( 1,2),另外,Ljung-Box 衡量結果也說明模型是合理的。該結果也符合其他學者對此問題展開研究得出的結果。
2.虛擬變量參數回歸結果
當發布宏觀經濟信息時,英美兩國市場之間的傳染效應都變得非常明顯,特別是低分位數,虛擬變量參數衡量結果更加明顯,由此可見,市場在下跌的情況下,傳染效果較強。另外,來自于英國市場的宏觀經濟信息,只有日本市場未被檢驗出低分位上的傳染效應;剩下的國家均被檢驗出了低分位上的傳染效應。然而,當信息來源于美國市場時,除了美、德與法國以外,其他市場并未檢驗出明顯的高分位上的傳染效應。
3.市場情緒參數
倘若波動率提高,就意味著投資人員更加擔心市場風險,不然,倘若波動率逐漸下降,就意味著投資人員能夠樂觀地看待市場。所以,投資人員的情緒波動與共超數之間可能呈負相關,不管是美國市場還是英國市場,均能夠表明,構建在上分位上的回歸模型參數衡量結果比較明顯,并且與同一分位上的回歸結果相比,英國市場的投資人員的情緒變化對共超數造成的影響更大。根據分析虛擬變量回歸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新聞事件比較容易影響到美國市場,然而,就英國市場而言,卻常常會受到市場投資人員的情緒變化的影響,但是,就突然發生的宏觀經濟信息公布而言,卻未達到對美國市場造成的影響效果。
4.條件波動率參數回歸
不管是美國市場還是英國市場,高波動率均十分明顯地影響著高分位上的共超數。由此表明,當市場處于上漲時期時,均能夠積極地回應好消息,并且宏觀經濟信息發布造成的影響,不僅在不同市場之間傳播的速度更快,而且還更加明顯,從而造成了協同運動的明顯提高。
(四)對模型的進一步驗證
采取基于Koneker與Bassett檢驗方法對R2值進行計算。然后,驗證高低分位上的回歸模型參數是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管是對美國市場的新聞事件,還是對英國市場的新聞事件,虛擬變量參數檢驗結果都十分明顯,因此,高低分位極端值下模型的虛擬變量參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另外,波動率參數檢驗結果也有所不同,由此看來,條件波動率非常適合對模型的變量加以控制;此外,就投資人員情緒變量參數而言,高低分位并未產生較大的差異。根據相關結果得出以下結論:宏觀經濟信息發布明顯地影響著金融危機傳染效應,并且此種影響還呈現出了非對稱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必然會導致金融風險和危機出現傳播以及蔓延的現象,因此,引起了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造成的影響重點表現為貿易途徑、證券市場、利率匯率以及房地產市場等方面。為此,文中通過共超數對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進行了衡量,另外,還利用了B-G模型以及分位數回歸模型構建了一個衡量宏觀經濟信息對金融危機傳染效應造成影響的模型,從而有助于促進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一, 惠曉峰, 吳寶秀. 宏觀經濟信息發布對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效應的影響研究[J]. 管理評論, 2017(4).
[2]劉磊.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的傳染效應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 2013(6):77-79.
[3]謝志超, 曾忠東. 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市場傳染效應研究——基于VAR系統方法的檢驗[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1):113-124.
[4]蔣志平,田益祥,杜學鋒[J]. 中國與歐美金融市場間傳染效應的動態演變———基于歐債危機與次貸危機的比較分析. 管理評論,2014,26( 8) : 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