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蘅
摘 要:企業商事信用是企業立足當前市場的根基,信用的體現方式除了交易雙方企業的銜接情況,還要確保企業的交易符合民商法的規制。同時從民商法的建設角度,探討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原因,以期完善現有的民商法法律制度,提高我國企業發展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民商法;企業;商事信用缺失;規制
0引言
企業商事信用形象不佳,對企業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不僅會影響自身的發展對市場秩序的維護、市場經濟的運行產生巨大的惡劣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從民商法上尋找方法,對企業缺少商事信用問題進行完善與彌補,切實有效的維護市場秩序和經濟貿易。
1企業商事信用概述
1.1企業商事信用涵義
信用的字面解釋是誠實、守信用。信用在生活中,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法律而言,信用更像是一種利益的體現,富有嚴肅性和正義性;在日常生活中,信用的理解是履行自己的諾言而取得的信任;對于企業商事信用而言,信用是企業之間合作的基本原則,是一切經濟往來開始的源泉。而企業商事信用的整合理念是將法律和生活的信用理念融合到一起,基本含義是指在企業商務活動中交往人員在主觀意愿和客觀方面具有償還能力,并且在權威的征信機構調查取證綜合做出有利于企業經濟發展的評價。
1.2企業商事信用的相關法規
企業商事信用主要是指社會對企業在市場中的綜合性表現的評價,其中綜合性表現主要針對企業多次商業活動的成功率、有效性和合作企業的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等法規對企業商事信用情況有所概述,并對全國范圍內的企業商事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提出要求,要求系統需要公示市場主體注冊登記情況、企業商事信用年度報告與行政處罰結果等。企業商事信用關系著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1.3企業商事信用的特征
企業商事信用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重視財產明確。第二,商事信用具有一定的依附性,需要主體的存在才能進行評估和測算。①第三,企業的商事信用隨著市場和企業的商事行為發生一定的變化,具有不穩定性。第四,只要企業發生商事行為,市場對企業的信用評估就不會消失,企業的商事信用具有長期性。
2導致企業商事信用出現缺失的原因
2.1企業進入市場機制相對混亂
現階段企業進入市場的標準制定比較混亂,企業登記制度設立的標準比較模糊。一方面,進入機制和登記制度是企業商事信用的最低標準,是企業遵守市場商事信用原則的保障。另一方面,社會對企業進入市場的監管力度較低,存在登記信息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從而降低了市場的調節能力,對市場的管理和發展造成消極影響。
2.2法律約束力差
商事信用的降低有眾多原因,法律約束力差是造成信用缺失的直接原因。我國企業立法對于商事信用的相關條例不是很多,不能有效地進行制約。從法律的視角看,法律規定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夠,由此一些企業透過法律漏洞,造成企業自身的商事信用急速下滑,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嚴重的影響。
2.3市場征信有待發展
企業商事信用是對企業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直觀反映之一,其測算和評估主要依賴于市場中的其他公司和征信機構,然而現階段的市場征信制度有待提高。一方面,其他企業進行的商事信用評估主要以自身的角度進行,考慮市場的競爭力、機會和威脅等方面,對企業的經營信息了解較少。②另一方面,征信機構的發展比較快速,涵蓋的業務比較廣泛,但是我國對征信機構的法律和相關實踐仍處于比較落后階段,沒有明確規定征信機構的信息開放程度,容易產生不當操作造成市場秩序混亂。
3完善企業商事信用缺失民商法規制路徑
3.1企業自律機制
《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016年4月1日施行以來,在實施企業信用約束、部門聯合懲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該通知規定了企業商事信用修復機制的適用范圍,如果企業在生產與經營過程中違反《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及相關法規且情節嚴重的,依據《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暫行辦法》第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被省一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因此,加強企業的信用自律,有利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信用自律是指企業應該自覺完成對消費者承諾的事件,不需要法律的約束和管制,這是市場建立和諧氛圍和實現自我調節的保障。企業想要完成信用自律必須有良好的經營環境和企業氛圍。企業應該組成優秀的領導團隊,實行內部控制制度,將經營、管理、生產和財務等權力分散,利用部門和權利的劃分對普通員工和領導人員進行制約。③總體而言,企業信用自律機制的完善標準是企業本身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
3.2完善企業商事交易過程中的信用規范體系
現階段,很多企業都不太注重信用理念,這也是導致企業信用機制缺失的重要因素。企業文化缺失、企業中的價值觀不統一等因素都會造成企業的信用缺失,更有很多企業還未認識到企業信用缺失的危害。同時,企業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要強化對高管人員的信用管理。一方面要對企業的信用缺失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比如企業內部員工欺詐、違法職業道德等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員工的職業道德培訓。從而通過這一系列工作,將企業的信用缺失行為降到最低程度。綜上,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也會影響到企業的信用水平。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尤其是對高管人員的監督,對規范整個企業的信用環境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3.3針對市場退出的信用機制
為了優化自身環境和經濟結構,市場會自動對運行、發展及情況不良的企業進行淘汰。但是市場對淘汰和主動退出的企業沒有詳細的退出規范,其遺留下的問題對市場整體和其他企業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市場監管造成不利。⑤基于此,市場的退出信用機制需要不斷完善。完善的市場退出機制可以提高企業的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引導企業在最佳時機退出市場,避免企業出現較大的經濟損失,有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的市場退出信用機制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完善:一方面,應該對商事信用缺失的企業進行懲戒,追究企業和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彌補其對市場和社會造成的影響。懲戒措施主要依照失信次數和造成影響進行,先對其信用缺失的商事活動進行限制和管理,情節嚴重時再開始限制企業其他商事活動。另一方面,應該對市場淘汰信用缺失的企業進行規范。先對市場中商事信用缺失的企業加強監管和控制,并給予警告,如果出現嚴重缺失的情況,再通過企業破產制度對其進行淘汰處理。
3.4加強債權法的保護
《合同法》有效加強了對民商事主體的保障力度,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當合同出現問題時,即使代理人并不存在過失,但其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就嚴重損害了代理人的合法權益。在這方面要盡快加以完善,以保障民商事主體的權益得到合理的保障。
4結語
完善商事信用不僅需要市場重視企業的資本和人員信用,加強征信機構的監管,對信用缺失的企業進行懲戒和淘汰,還需要企業利用權利劃分進行內部信用控制。由此,針對企業商事信用的民商法規制構建工作仍需要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偉峰.關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J].法制博覽,2018(23):109-110.
[2]秦正國,譚春平.企業信用缺失及治理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1):186-187.
[3]劉子其.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民商法規制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5(2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