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東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逐步與世界接軌,向全球化方向邁進。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全球經濟在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乏力復蘇后下逐步走向再平衡,新興的技術與科技會加快孕育,這無一不證明了,金融危機對國際形勢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格局發生的改變以及相關的政策調整,針對其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力求我國能在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能夠根據經濟的變化審時度勢、擴大開放、自我調整,以此來應對風險。
關鍵詞:金融危機,政策調整,格局改變,相關對策
金融危機這個代名詞一旦談起就能讓人引發深深的恐懼,數以萬計的人失去工作,流離失所,可以說直接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一旦一國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政策選擇失誤,或者是不能適應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形勢改變,都有可能導致政府發生債務危機。總體來說,金融危機是對政府政策的一次嚴峻考驗,但是它也是一次寶貴的機會,一旦在金融危機中搶占先機,就可能在日后的發展中占領先地位,因此針對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趨勢進行調查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議是我國經濟學界的重要使命。
一、經濟調整尚未邁出決定步伐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的經濟學者預期危機的發展會呈現三個階段的特性,三個階段分別為xxx。危機爆發后,第一階段為私人部門危機。一旦在這個階段中,無法及時遏制,或者是相關的經濟政策錯誤,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場的動蕩,政府通過強有力的經濟干預,例如開辦大型工程基礎建設或者是注入貨幣,將第一階段的問題平穩過渡到第二階段,向政府資產負債危機轉變。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尚處于金融危機影響的第二階段,也就是政府部門債務危機。國家相關部門正全力開展相關的經濟政策防止金融危機影響向第三階段演變,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向第三階段演變的風險尚未完全排除,仍有可能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想要穩妥的解決政府負債危機,最為穩定的途徑就是通過私人部門的調整,使私人部門向著好的方向轉變,以此來緩解財政危機。以經濟收益帶動經濟增長和政府的收入,通過彌補漏洞的形式,從根源上消除政府負債問題。另一種方法就是向社會大規模的注入流動性,以債券等形式造成通貨膨脹,使政府的負債危機最大限度的減輕。但是第一種方法對于實體經濟的調整效果并不顯著,仍然以第二種方法進行經濟調整,但是長期的貨幣注入會使得我國經濟呈現泡沫化的趨勢,這種特點注定了第二種方法不可能長久進行。我國現在的情況就是泡沫化經濟,惡性通貨膨脹和貨幣危機已經逐步萌發出來,已經危及到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現如今最關鍵的就是邁出決定性步伐,以此來緩解即將到來的挑戰,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使得最為關鍵的一步遲遲無法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目前已基本完成?。?/p>
二、增長格局出現了變化
世界經濟增長目前正處于低速增長的時期,這也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的政策刺激造成的,直接提升了世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使得新興的經濟體制增長十分迅猛,而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制則由于金融危機陷入了困境。但是近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實體經濟體制,正在向好的方向轉變,相關的宏觀調控部門積極舉動,頒布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法令,使得實體經濟的消費信心大幅度回升,發達國家的經濟逐步走出了衰弱期,向巔峰發起沖擊。但是即便如此,世界經濟重心仍然向新興的經濟體制方向轉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正在處于穩步上升。自經濟危機2004年至2008年開始,? 全球的經濟增長已經出現了新的形勢。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尤其是危機爆發之后的4年,兩者的差距有著明顯的擴大。但是2017年以后這兩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處于低迷的狀態,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受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低迷的拖累。我國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中也處于突出地位,已經完全超出了美國和歐盟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大國。這就使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發重要,對全球經濟治理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也受到了更高的期待。
三、全球各區域合作加快
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兩種聲音,其中一方認識到了過度的追求經濟服務化?是錯誤的,并且已經承受了教訓,應該推出創造戰略以此來拉回現在處于劣勢的產業。發達國家希望通過具備優勢的產業,來提高經濟競爭力,搶占世界市場份額。新興經濟體則是通過提升自身的產業等級,和擴大對外投資,擴大自身的服務范圍和涉及的產業鏈,從而突破國際的封鎖和對發展空間的約束。因此發展中國家新經濟體制應該暫時隔絕發達國家的影響,著重加大各地區之間的合作,在產業鏈重新構筑的時代,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沖破原有全球價值鏈的束縛?,F如今世界各國都積極的倡導自由貿易,以此來尋求穩定的市場合作,例如我國的亞太經濟一體化,新絲綢之路等戰略都是為了突破原有價值鏈的束縛,尋求新的經濟合作。不同的地區經濟合作呈現出全新的態勢,我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改善自身發展政策,將自身的優勢和需求聊熟于胸,以此來構筑新的經濟合作方式。
四、未來發展趨勢
雖然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處于劣勢,但是其創新能力不可忽視,這也正逐漸形成其新的競爭優勢,對于世界格局來說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國應該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隨著美國大規模降稅等相關法令的先后頒布,使得制造業有著逐步復蘇的態勢,再加上歐盟等國家先后創造的幾個制造中心逐步霸占了歐洲的工業領域;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新的工業革命正在悄然孕育,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物聯網、3D打印、智能機器人、新型材料合成、綠色經濟環保等等都促進著傳統產業的創造與革新。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則使得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全面發展。最后則是能源的束縛,能源是滿足各領域飛速發展的基礎,也是驅動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因此,應該針對能源采集技術和開發保護技術進行革新,力求產生巨大突破。美國不惜發動戰爭來掠奪全球能源,通過能源戰來限制發展中國家新經濟體制的發展。又因為綠色化意識的狂潮,可再生能源成為新經濟能源體系的寵兒,各國都在積極投入力量,力求在可再生能源中取得重大突破。這其中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等成為了時代熱門。
五、全球陣營沖突加劇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主要各經濟體為了渡過難關,采取了協調一致的發展政策,最為顯著的就是G20平臺的搭建,對幫助世界各國走出全球危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形勢逐步穩定下來,各國的政策都悄然發生了改變,聯合的策略意愿已經明顯降低。發達國家中投資保護主義已經相繼抬頭,在制定發展政策時完全以本國的利益出發,而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短時間內可以緩解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但是長期以來會使得全球范圍內的產能過剩,使得貨物堆壓,造成通貨膨脹。這將是危及全球,對新興經濟體產生致命打擊的威脅。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危機會對全球的經濟體制造成十分巨大的影響。在危機爆發后的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將有著明顯的波動。金融危機作為一次關鍵性的轉折點,一旦經濟體制寬松的貨幣政策反應遲緩則會導致經濟泡沫或者通貨膨脹,如果政策過于激進,則會供不應求導致經濟的衰退?,新經濟體制應該通過新技術推動生產力,同時調整經濟體制的福利體系,削減政府債務,從而使得世界經濟體制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參考文獻:
[1]劉偉,黃少安.金融自由化會增加金融危機的發生嗎——基于1970—2017年全球66個國家的實證研究[J/OL].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07)
[2]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貨幣信貸處課題組,王魯濱,霍帥.我國宏觀審慎評估(MPA)的目標實現——基于金融機構順周期行為與逆周期調節[J].西南金融2019(04)
[3]潘海英,胡慶芳,方潔.金融危機、財務彈性與企業價值——基于融資約束視角[J].工業技術經濟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