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福
摘 要:燒結生產工藝過程控制中,由于硫酸渣中硫的存在形式以及與其他物料結合方式不同,在去除方法和效果也有差別,以硫化物和有機物形態存在時較易去除,以硫酸鹽形態存在時不易去除。燒結工藝過程中,影響燒結脫硫的主要因素有:燒結礦堿度、燃料用量、燒結的溫度、保溫時間等。本文通過改變硫酸渣的燒結溫度的方法,檢測燒結之后硫酸渣硫含量的方法。證明提高燒結溫度對燒結脫硫有利。
關鍵詞:硫酸渣;燒結溫度;脫硫率
1.影響燒結脫硫的因素
影響燒結過程順利脫硫的主要因素有:適宜的燒結溫度、充足的反應表面、良好的擴散條件和充分的氧化氣氛。
(1)燃料用量和性質的影響
燃料用量的多少,直接關系著燒結過程中產生的物理溫度和燒結氣氛,因此,它是影響脫硫的主要因素。當燃料用量不足時,燒結溫度較低,對分解脫硫不利;隨燃料用量增加,料層溫度提高,有利于脫硫、硫酸鹽的分解;但燃料配比超過一定范圍時,則因溫度太高或還原性氣氛增強,使液相和FeO增多,而FeS在有FeO存在時,組成易熔共晶FeO-FeS,其熔化溫度從1170~1190℃降至940℃,表面渣化。這樣因O2的體積分數降低而不利于硫的氧化,又使O2和SO2的擴散條件變壞,均惡化脫硫條件,導致脫硫率降低。
(2)礦粉粒度及性質的影響
礦粉粒度主要影響料層透氣性和混合料的造球能力,從而影響礦石內部氣體(如O2、SO2等)的擴散條件,還影響參與脫硫反應的表面積大小。粒度較小時,硫化物分解或氧化的比表面積大,有利于脫硫反應;但粒度過細或混合制粒不好時,嚴重惡化料層透氣性,通過料層的空氣抽入量減少,氧量不足,不利于O2的供應和SO2等產物及時排出,同時造成燒結不均,產生很多夾生料,返礦率升高:粒度過大時,雖然外擴散條件改善,但內擴散和傳熱條件變壞,反應比表面積減小,均不利于脫硫。
(3)硫酸渣堿度和添加物性質的影響
隨著燒結堿度的升高,硫酸渣中硫含量明顯升高,燒結脫硫率明顯下降。這是因為硫酸渣中添加熔劑(白灰或石灰石)后,由于生成低熔點物質,使其熔化溫度降低,液相數量增多,惡化了擴散條件;同時,因為當堿度提高時,熔劑分解后產生的渣量使料層透氣性改善,燒結速度加快,但是高溫持續時間縮短,對脫硫不利;在高溫下,CaO和CaCO3有很強的吸硫能力,吸收硫后生成的CaS殘留在硫酸渣中,從而使硫酸渣中硫含量升高。
礦粉品位越低時,硫酸渣堿度越高,加入的熔劑量愈多,對脫硫影響愈大。而添加物性質不同,對脫硫率的影響也不同。在堿度相同時,添加消石灰和生石灰時,因其粒度極細,比表面積較大,吸收S、SO2、SO3的能力更強,對脫硫率的影響更大。在燒結料中添加MgO能提高燒結料的軟化溫度,對脫硫也是有利的。添加劑CaF2能降低難熔物熔點對脫硫有利。
(4)返礦使用量對脫硫的影響
返礦對脫硫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對脫硫有利,是因為返礦可改善燒結透氣性;另一方面對脫硫不利,是由于返礦的使用可促進液相更多更快的生成,促使一部分硫進入硫酸渣中。所以,適宜的返礦用量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5)操作因素的影響
良好的燒結操作制度能提高脫硫率,操作因素包括:布料平整,厚度適宜,透氣性均勻、控制好機速,保證燒好、燒透不留生料。
2.燒結脫硫實驗結果
本文研究燒結環境中添加劑(MgO和CaF2)和燒結溫度對硫酸渣脫硫的影響,找出影響硫酸渣燒結脫硫的規律。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燒結溫度的變化對硫酸渣燒結脫硫的影響,找出最佳燒結溫度;并分析其影響的原因。
(1)實驗原理
硫酸渣中硫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單質形式存在、硫化物形式存在、硫酸鹽形式存在。由于硫的存在形式不同,去除方式和去除效果也不同。燒結溫度對硫的去除有很大影響,以硫化物和有機物形態存在的硫在燒結時容易氧化,所以易于去除。而以硫酸鹽形態存在的硫一般分解溫度較高,燒結溫度較低時不易去除。
(2)燒結溫度對脫硫的影響
根據表1,可知隨著燒結溫度從1120℃升高到1200℃,硫酸渣中硫含量從0.376%減少到0.070%。當溫度增大到1180℃時,隨燒結溫度的升高硫酸渣中硫含量減少量為0.003%。脫硫率變化微小,溫度再升高對脫硫的影響不大。此時的燒結溫度適宜。
根據表1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到溫度對脫硫的影響曲線,曲線關系如圖1所示:
根據表圖1可知,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硫酸渣的脫硫率明顯增大,當溫度達到1180℃時,曲線變得平緩,溫度再升高時,硫酸渣的脫硫率不再變化,說明這個溫度達到最佳,即最佳燒結溫度Tk。
3.結論
硫酸渣的燒結溫度在1180℃以下時,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硫酸渣的脫硫率明顯增大; 當燒結溫度達到1180℃時,隨著燒結溫度的增加,脫硫率的變化量很小;因此燒結溫度設定在1180℃時,較適宜。
參考文獻:
[1]龍紅明,劉自民等.含鐵原料來源[M].鐵礦粉燒結原理與工藝,2010.
[2]陳啟明等. 硫酸廢渣中用于制備鐵精礦的磁性物質的分離[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6年4期.
[3]彭甲平.鐵礦石質量評價[J].湖南冶金,2000年3期.
[4]范振宇.煙氣循環燒結的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11.
[5]臧疆文.紅云灘高硫富礦燒結脫硫小結[J].新疆鋼鐵,199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