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丹
摘 要:隨著現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教育制度也在不停的進行著變革。高等院校當前的重要工作也不例外的是:完善教育,實行變革。這一篇文章通過對這個專業自從創建開始到現在整個階段的了解和分析,根據具體的情況探討,通過不斷的合作和交流,研制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布局與結構的方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產生的結果也是非常樂觀的。
關鍵詞:教育;教學;變革;專業布局與結構;方案
最近幾年的時間中,伴隨國家對教育重視度不斷提高,有關教育的法規和制度不斷在更新和完善,國家對受教育者有些滿懷期待的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跟上黨的步伐,按照規章制度,通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培養越來越多的人才。有史以來,計算機專業都是緊跟領導的步子,聽從上級的指揮和安排,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專業布局和結構,努力培養全新的綜合的新社會主義人才。
一.存在的問題
由于早期剛創建這個專業的時候,當時的社會經濟相對落后,科技還不是很發達,老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主要是對教材上面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導致學生們嚴重的缺乏真真正正的生活實際操作的經驗,甚至有些老師都不清楚真實的操作環境。軟件知識往往與硬件設備聯系不到一起,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相關問題不會處理。學以致用一直都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有些學校雖然制定了相關規定和章程,但是在真正的教學環節中,由于課程安排或者其他主觀的客觀的各種原因,往往會忽略這一點。網絡是近幾年新興的,也是發展非常的速度的一門科技,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并且網絡還連帶的會產生出更多的分支課程,目前階段我們不能再輕視網絡的發展速度,要重新審視這個新趨勢。
基礎薄弱,跟不上主流技術的發展的問題。伴隨計算機技術的飛快更新與發展,學生要想再完成學業之后找到好工作并且能夠勝任工作,就需要具備牢固的知識基礎以及一定的經驗,所了解的知識越全面越好,并且能夠跟上先進的技術的發展。有些教學中根本打不到這個要求,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不夠扎實,對先進的技術更是不了解。
課程的規劃方面需要系統的調整。目前在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學結構不太合理的情況,有些教學結構的設定并不是專業人員來完成的,由于對專業認識的角度不同,了解不夠全面,可能設計的結構不太適合學生和教師。
這個專業對學生的實際動手技能也是有要求的,并且動手實踐應該成為學生的擅長的技能,但是在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大部分學生離這個要求還是很遙遠。對于這個問題,也是急需待解決的,現在工作環境對工作人員的要求相對更加嚴格,沒有真正的實踐過,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所以我們需要在教學環節中調整布局和結構,解決這些問題。
二.布局與結構
2.1軟件和硬件配合教學,網絡課程的重視
為了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教學環節也要配合調整。在學習軟件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硬件知識。其中,軟件和硬件知識的內容,伴隨一代一代技術的發展與迭代,該更新的更新,該替換的替換,該保留的保留。這些知識也要著重的強調基本知識的掌握,根據教師的多年經驗,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其他所謂更加高級的知識都是對基礎知識的擴展與深入。還有就是,根據目前社會發展的形式來看,網絡的發現真是可以用飛快來形容,各個院校應該更加重視這門課程,這個課程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衍生出其他相關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有關網絡課程凸現出來,比如說有關網絡的設計、信息技術等相關課程,開展課程,加強運用。
在這樣的布局和結構下,通過優秀的骨干教師帶領,形成一組更加專業化的教育者團隊,搭建出科學強大的教育結構。根據各個學科的分工配合,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互相合作,讓學生能夠融匯知識,促進學生形成一套完整的專業體系。
2.2注重基礎知識,并緊跟先進技術發展的步子
社會越來越需要知識廣泛,技術先進的學生,但是最根本的基礎知識也是尤其的重視。我們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都知道,上課的時間和次數是一定限度的,怎么能夠在這個期間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同時提升教師自身的水平,完善整個教學過程,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重視基本知識是前提,然后對基本知識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擴展;在有限的時間里抓課程的精華,重點突出當今社會應用的主流技術,及時的更替掉陳舊過時的內容;緊跟技術的發現,先進的知識要盡快了解,比如說前幾年的大數據,當今的人工智能,各種機器人,電子設備與實體的結合等等,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也充滿這新奇,可以調動學習興趣,豐富知識面。
2.3重視實踐,提高能力
有些課程需要很強的經驗技能,這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配合實驗課程,讓學生真正的自己動手操作。有些課程可能在正常的課程安排中沒辦法插入,這時候要通過選修課的方式來追加,擴展知識也能促進能力的提高。盡量與社會上的優秀企業合作教學,增加實習機會,這對學生的知識豐富和就職機會的增加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結束語
根據以上文章的描述,我們雖然做了些策略,到仍然會存在許多沒有被發展的不足之處,教學是長期的責任,還需要不斷的調整與優化,促進教學工作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侯文永. 面向21世紀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探索與實踐.上海交大高數研究, 1996(4).
[2] 西北工業大學教務處. 西北工業大學培養方案(2001級本科生使用),2001.
[3] 張謫馨,應用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特色專業建設實踐與探索.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23.
[4] 陳志勇.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電子世界,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