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靜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再一次提升,科技產業扶貧作為扶貧工作中的突破性探索對于振興農業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科技產業扶貧助推農業經濟振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科技扶貧;科技特派員;農業技術
一、科技產業扶貧對振興農業經濟的意義
“三農”工作歷來都是我國政府工作中的重點,十八大報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對我國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在鄉村振興、科技興國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科學技術助推扶貧工作,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成為當前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探索方向。尤其對于我國農村貧困地區生產力落后、農業經濟分散等問題,更需要我們通過科學技術來幫助貧困地區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以科技化、產業化、規模化帶動貧困地區“真脫貧”,在提升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真正的改善我國農村的面貌,使廣大農民齊頭并進步入小康社會。由此可見,科技產業扶貧對振興我國的農業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我國貧困地區農業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
長期以來,我國脫貧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極為迅猛,但對于一些偏遠農村,仍然缺少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經營理念,許多農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式,大家各自為戰,加之我國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以及生產理念的學習和接受能力較差,導致這些地區的農業經濟較為分散,人力、設備以及土地等無法進行統籌利用,產業化水平極低。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該地區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農產品缺少市場經濟下所需要的競爭力,利潤不高,進而導致農民的收入十分有限,脫貧自然也就更加困難。
(二)對農業新技術的利用率低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迅猛,許多技術甚至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農業方面,許多新技術如工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極大的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然而,在許多貧困地區,這些新型農業技術的利用率卻十分低,許多農民仍然停留在以人力進行生產的階段,一些地區即使購買了先進的生產設備,但由于其缺少相關的技術知識,導致這些設備無法得到合理利用。還有一些地區由于在新技術的使用上缺少有效的指導,不僅無法發揮出農業新技術的優勢,還出現許多問題,影響了農民的正常收入。
(三)地方政府對科技振興農業經濟缺少足夠重視
雖然科學技術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對科技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缺少足夠的認識。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責任意識缺乏,對科技產業扶貧的工作不夠重視,缺少對科技扶貧的政策、人才以及資金的投入力度,導致先進的科學技術無法在貧困地區得到推廣。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自身水平不足,無法正確引導農村利用科學技術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生產效率,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這就為我國的扶貧工作進程的推進造成了阻礙。
三、科技產業扶貧助推農業經濟振興的策略
(一)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是當前各地發展農業經濟的一個重要探索,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的農業產業化多元體,是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轉化吸收的載體和傳播擴散的輻射源。通過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設,能夠帶動一個地區農業與科技的融合、農村與企業的融合,進而使該地區的農業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該縣共有86個貧困村,貧困人口92406人,扶貧任務艱巨,但在政府的支持下,該縣依托當地的豐富的旅游和農業資源,打造出了擁有茶葉、油茶、“種稻養魚”、林木、旅游五大特色產業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不僅獲得了“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中國名茶之鄉”、“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等稱號,更加大的提高了全縣人民的經濟收入,使全縣大部分人口實現了脫貧。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對于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
針對當前農村地區人口文化素質水平較低,對科學技術接受程度不高的問題,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通過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一線去了解農民的實際困難,結合實際情況幫助農民解決科學技術利用和農業生產中的問題,從而提升貧困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養蠶是廣西山區農民致富的一條好路子,但是由于許多農民缺少先進的養蠶技術,導致養蠶效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防城港防城區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到十萬山瑤族鄉木排村舉辦種桑養蠶技術培訓班,手把手向村民們傳授養蠶技術,使數百村民通過養蠶增收致富。由此可見,科技特派員對于科學技術的推廣具有重要作用,在科技產業扶貧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予以重視。
(三)提高農業新技術利用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下,科技產業扶貧更需要我們幫助農村提升科技的利用率。一方面,地方政府應根據當地農村產業的特色有針對性的推廣相應的科學技術,如針對沙田柚種植,可以向農民推廣先進的種植方法與管理手段,而對于甘蔗的種植,則可以向農民推廣新型的溝槽環法。這種針對性的技術推廣,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接受能力,還能夠讓農民迅速收獲成果,從而提升對新技術使用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結合不同農民的具體情況來采取不同的推廣方式,如針對年齡較大的農民,可以進行手把手教學,而針對年輕人,則可以采用集中培訓、網絡培訓等方式,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培訓效果,更能夠擴大培訓范圍,使更多人掌握到新的技術。
(四)加大對科技產業扶貧的投入力度
科技產業扶貧是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路徑,因此,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其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和完善扶貧制度來提高科技產業扶貧的貫徹力度;另一方面,應該繼續加大對科技產業扶貧的資金、人才投入力度,從而為振興農業經濟提供有力保障。
結語:科技產業扶貧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需要我們予以充分重視。只有不斷加強對科技產業扶貧的貫徹落實力度,才能使我國的農業經濟得到振興,使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使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曾馥平,曾昭霞,張浩,段瑞.科技引領“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中國科學院廣西環江縣定點科技扶貧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33(06):637-642+534.
[2]顏翔.“科技+產業扶貧” 引領脫貧攻堅——井岡山科技扶貧調查報告[J].老區建設,2018(01):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