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船舶的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同時其工作負載也較高,這使得船舶的維修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船舶的維修管理策略也在不斷進步。本文分析了船舶維修管理中較為重要的幾個概念,并對船舶修理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船舶修理;管理水平;維修策略
引言:
船舶的工作環境一般都較為潮濕,而船舶多為鋼制品,這種工作環境會加大船舶本身以及設備的腐蝕,降低其使用壽命和工作效率。同時船舶在運行過程中所受到的工作載荷也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故障的發生概率。對船舶進行定期的維修能有效的降低機械故障的發生率,因此,船舶管理人員需要分析船舶維修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綜合制定有效的維修管理措施。
一、船舶的預維修
針對船舶本身以及其設備開展的防止和緩解性能劣化或故障,通過提前對船舶的狀態進行檢測及跟蹤的方式以保持船舶壽命延長的維修活動,成為船舶的預維修,簡稱預維。
(一)船舶的維修策略應當根據船舶設備的重要性來分級制定,例如設備類型、設備故障診斷技術、維修實施反饋及內外部經驗等。對整體船舶工作機組的工作過程具有重要作用的設備,必須提高預維修的積極性來降低設備的老化現象,避免非預期故障。
(二)船舶的預防性維修分為周期性維修以及狀態維修。周期性維修較為保守,發生過度維修的可能性較高,但同時這種維修方法方便預維修計劃控制,設備失修風險較低。狀態維修相較于周期性維修更為合理,但這種維修方法容易使得船舶設備失修,狀態維修需要對設備進行仔細的狀態監測與故障分析,確認有足夠多的故障分析手段來排除各種故障,必須嚴格執行船舶設備性能檢測工作。
(三)根據船舶維修管理人員對于船舶設備的熟悉程度,船舶設備的預維修應當在早期以周期性維修為主,可以在維修人員對船舶設備狀態把握不足的情況下仍舊可以維持船舶設備的維護狀態。隨著維修人員對船舶設備的熟悉以及基礎性數據的積累,對于船舶備的預維修方式應當逐漸從周期性維修過渡到狀態維修。
二、船舶的點檢工作
(一)TPM日常點檢
TPM日常點檢也叫自主保全,是由船舶維修管理人員進行的對于船舶設備區域內設備的定期巡查,主要巡查內容為船舶設備是否有異常包括外觀、溫度以及噪音等較為容易完成的巡查內容。目前的TPM日常點檢工作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制度,擁有每次點檢工作完成之后出具的點檢記錄,并且較為大型的船舶維修管理部門有TPM點檢工作指導書。
(二)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是指在船舶維修管理部門的協助下,由船舶設備的操作員工對船舶設備的可拆卸或易拆卸部位進行檢查、清洗以及備件的更換等,主要目的為疏通船舶設備的油路、管道以及潤滑系統的更新等。其還包括船舶設備配合間隙以及螺絲緊固等較為容易完成的內容。一級保養的頻率通常要低于TPM日常點檢,這是因為其受船舶操作員工的工齡以及實際生產過程影響,在執行中很容易受到阻力。
(三)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又稱為專業點檢,主要由船舶維修管理部門來完成。二級保養包含在船舶設備的定期檢修計劃中,主要內容包括船舶設備的分解、檢查以及修理,并對磨損零件進行修理或更換等,對于船舶設備中較為復雜的精密零件以及電氣系統,則需要根據一定的修理規范或者指標進行全面故障排查,使得船舶設備的技術狀況全面達到規定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二級保養主要參照設備的定期維修計劃來進行,在目前的船舶維修管理中通常會被定期執行。
三、船舶修理管理中的計劃管理
(一)修理計劃安排
在船舶設備的修理工作管理系統中建立維修數據庫,針對同一船舶維修內容的不同工作階段,統一安排,避免重復。在船舶維修計劃中,需要提前考慮在線維修對于船舶設備和機組產生的風險,在技術可行與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應當優先考慮安排船舶的在線維修。船舶維修計劃應當遵守維修大綱要求,對于工作機組內的重要設備,其維修執行時間應當盡量在寬限期的中點之前。
(二)維修推遲
船舶維修的維修時間超過預期時,必須事先對其進行審批,通過設備工程師對維修工作引入的船舶工作機組工作安全性進行評估,嚴禁不經批準的維修推遲,計劃部門應當對船舶維修工作進行監督與管理,評估過程和評估結果必須出具正式的書面記錄,此書面記錄可用作船舶維修推遲工作的支持材料。在維修推遲風險評估時,應綜合考慮船舶設備和工作機組的歷史維修記錄、設備當前缺陷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是否良好等。
(三)維修任務等效化
船舶維修任務等效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船舶維修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在維修周期內,船舶設備和工作機組已經進行過的維修工作內容可以覆蓋當前維修工作內容,可視為該時間段內已經按照船舶維修大綱執行,即船舶維修任務可看作完成。計劃部門應當監督和管理船舶維修等效過程并出具書面材料。
四、船舶修理實施管理
(一)實施前的準備
船舶維修在實施前,船舶修理管理部門應當開展以下工作來規范維修任務的執行:(1)開發標準工作流程、維修實驗規程、維修規程;(2)準備維修器具;(3)維修人員的能力培訓等。
(二)實施中的控制
船舶設備和工作機組的維修在實施中應當根據船舶修理管理部門制定的維修工作組織管理來控制和評估維修過程。船舶的維修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監督應按照船舶修理管理部門制定的維修現場質量控制與監督程序來執行。為了驗證維修質量,需要開展船舶維修后實驗。
(三)實施后的總結
根據船舶設備和工作機組維修的現場執行情況,對現有維修狀況與實際大綱要求的維修狀況進行對比,如有較大差別則應當反饋在維修報告中,有必要時應當發起船舶維修優化流程。
五、加強船舶修理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船舶修理管理制度
完善船舶修理管理制度,明確船舶修理工作中檢修操作的行為準則,對船舶修理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加強監管。完善船舶修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為船舶修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加大力度培養船舶修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素養,并根據設備本身條件進行船舶修理管理人員的合理配置,確保船舶修理管理人員的配置符合船舶設備和工作機組保全的需求。
(二)完善船舶修理記錄工作
通過船舶設備工程師對船舶修理工作引入的工作機組工作安全性進行評估,嚴禁不經批準的船舶修理工作,計劃部門應當對船舶修理工作進行監督與管理,評估過程和評估結果必須出具正式的書面記錄,此書面記錄可用作船舶修理工作的支持材料。在船舶修理工作風險評估時,應綜合考慮船舶設備的歷史維修記錄、船舶設備當前缺陷以及船舶設備的運行狀態是否良好等。
(三)提高船舶修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船舶修理工作人員的素質決定了船舶修理工作過程的完善度以及船舶修理的質量。首先要提高船舶操作人員以及修理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與理論強度,提高安全操作和修理的意識。其次要對船舶操作人員以及修理人員進行船舶修理工作操作的規章制度教育,使得船舶修理操作規范化和安全化并確保船舶設備和工作機組的質量。
結語
船舶的修理管理是保證船舶良好穩定運行的重要保證。船舶引起工作環境一般為具有較強腐蝕性的區域,因此,在做好船舶防腐蝕設計以外,還應當定期進行船舶的維修,這意味著,做好船舶的修理管理是極為重要的。在船舶的修理管理過程中,要完善修理的計劃和實施,并建立良好的修理管控機制,從而提高船舶修理管理的質量,為船舶的穩定安全運行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葛武索.船舶修理技術工藝應用與改進分析[J].人民交通,2019(02)
[2]劉自秤.船東在船舶修理安全管理的效用分析[J].中國修船,2018(06)
[3]姚永娜.淺析船舶機械設備維修保養中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J].中國高新區,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