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博
摘 要:在當前復雜的氣候變化和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對提升氣象服務質量,保證氣象服務的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闡述了加強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并從提高道德修養及加強職業責任、職業作風、職業紀律等方面論述了如何加強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關鍵詞:氣象服務;職業 道德建設;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氣象服務已然成為政府民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氣象事業自身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氣象服務從單一的決策服務轉變為涵蓋公眾(共)服務、專業服務和科技服務等在內的多元化服務體系,社會關注度、認可度越來越高,對氣象服務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氣象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如愛崗敬業精神、誠實守信品格、奉獻社會理念等。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對新形勢缺乏足夠認識和清醒理解,缺乏奉獻精神、嚴謹態度,甚至違背職業道德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氣象服務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
1 加強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1.1 應對復雜氣候形勢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各類自然災害當中,氣象災害占到了70%以上。近20年來,中國平均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800多萬公頃,造成人員死亡44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800多億元,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人口達4億人次,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1]
氣候變化背景下,氣象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氣象服務的職業內容等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加強氣候變化監測、發布防災減災預警、開展氣候資源的評估與科學利用等工作的開展都對氣象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層次要求。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只有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社會利益結合起來,發揮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指引效果,才能使氣象服務向更加科學、規范和可持續化發展,從而推動氣象事業的健康發展。
1.2 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013年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為86.3分,其中公眾對信息內容的實用性評價再創新高,高達92.8分。對天氣預報準確性的滿意度為76.8分,公眾對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滿意度為81.4分,79.6%的公眾愿意了解氣象風險預警信息常識。[2]由此也可以看出,科技發展和時代進步在促使社會公眾生活和文化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和敏感性也在持續增長。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積極的科研態度,才能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氣象服務需求,增強公眾對氣象服務和產品的信任。
2 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個人道德修養的提高
由于氣象工作崗位的特殊性,使得氣象工作者的道德修養具有自身的特點,具體來講它包括道德意識修養和道德情感修養兩個方面的內容。
2.1 道德意識修養
道德意識的修養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方面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從而形成的職業道德品質以及達到的職業道德境界。《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明確了“堅持公共氣象的發展方向,大力提升氣象信息對國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氣象資源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3]這一戰略思想確定了氣象服務概念的落腳點是“服務”,也就是說氣象服務必須以公共利益的整體作為其出發點才能符合這一氣象行為的根本宗旨。當今社會“物質主義”盛行,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要想實現道德修養的提升,首要的就是要做到“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對權、利、名的欲望,做到有節制、不貪婪、不妄為。具有這樣的道德意識,才能實現心志的“寧靜”和“淡泊”即“心理和諧”,也就是達到了常說的“見利思義”的“超越”境界,才能在感情上“愛民”和明辨善惡,才能老老實實做人,實事求是鉆研業務,敢于承擔社會責任,有奉獻精神。
3 氣象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體系建設
3.1 職業責任建設
職業道德責任感作為一種基本的道德情感是建立在理性和體驗的基礎上的,最核心的要求是認識到職業與社會需要的關系。氣象工作創造的成果是氣象信息,公眾對這類信息的要求是及時、準確、科學。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責任涉及的內容很多,由職責范圍和崗位責任兩個方面來確定,包括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兩個方面的范疇。在行業內,要大力開展基礎性公益服務、決策性服務、專項性服務和氣象科技服務,將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公益服務上,即使開展有償服務也應以社會效益為目的,不能被經濟利益綁架氣象服務的公益性。同時,氣象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責任還需要具有歷史發展的眼光,要綜合考慮國際、代際和非人類自然存在物等各方面因素,要充分利用好風能、太陽能、空中水資源等各種氣象可再生資源,為國家應對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發展結構貢獻力量。要以科學、認真、扎實的態度,提升認知水平,把握氣候及變化規律,提升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能力。
3.2 加強職業作風建設
作風是意識的外部體現,從業人員如果具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宗旨,就會在實踐中形成優良的工作作風。面對著復雜的、大量的數據符號、圖表資料,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必須如實反映、忠實記錄、迅速報告、及時傳遞,決不允許有半點虛夸歪曲,更不能弄虛作假。氣候復雜多變的現實下,要求氣象從業人員善于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專業技術、職業技能上刻苦鉆研、增長才干,力爭掌握更多、更新、更精的專業知識。
參考文獻:
[1]徐麗娜,余曉芬,許永麗.氣象防災減災體系10年覆蓋城鄉[N].中國氣象報,2010-3-11(4).
[2]張格苗.2013年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達86.3分[N].中國氣象報,2014-1-9(1).
[3]秦大河,孫鴻烈.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總論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22.
[4]趙忠祥,方海茹.科技工作者角色道德意識及其培育[J].道德與文明,201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