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
摘 要: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的課程,是中職汽修專業學習當中的一門基礎知識課程,對于學生在今后進行這一方面更為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有著奠基的作用。也因此,教師如何在課堂中對學生展開有效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好這一層汽修專業知識,便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本文的論述內容即在此,分別通過四個方面對汽車發動機課程的有關教學優化與改革,進行以下闡述。
關鍵詞:中職課堂;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堂教學
中職課堂以專業技術知識的教學為主,而眾所周知,專業技術知識都具有極強的實際應用特征,因此,在教學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作用和效果。然而,中職院校的學生又面臨著緊張的技術知識學習,以便于為自身將來的擇業和就業提供更多、更好地發展和成長空間,因此,如何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為中職院校的學生們創設一個高效的專業技能學習平臺,便成為了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以下,筆者便從課堂教學方法的層面作為切入點,對此展開詳細的論述。
1.利用問題引導,營造課堂探究氛圍
上述內容提到,傳統的課堂知識教學以“填鴨式”的灌輸教學為主,這一方式的教學完全忽略了學生一方對知識學習的感受,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實效性差,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掌握不全面的現象。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問題引導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中展開教學。即,教師將有關知識點經過巧妙的設置,進而將其轉化為問題的形式呈現在課堂當中。如此,在對問題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們的學習思維便能夠得到充分的調動,從而得以聚合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地展開知識的探究學習,從而為教師更為明確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提供良好的前提。
例如:我們以“配氣機構”部分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配氣機構的功用、組成”等相關知識點時,筆者便借助于問題引導的方式在課堂中展開了教學。如:在教學之前,筆者首先從發動機的總體構造“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入手進行鋪墊,讓學生們在對這一知識點學習和了解的基礎上,進而在逐步引出本節關于“配氣結構”相關知識的教學。其中,曲柄連桿機構是學生們已有的舊知,對此,筆者便借助這一點進行了問題的創設。譬如,對配氣機構作用的教學,為了聚合學生思維,營造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模式,筆者提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曲柄連桿機構由曲軸、活塞連桿組等組成,其目的是為了將活塞的往復直線運動轉變為曲軸的旋轉運動。那么,由此來看配氣機構的構成,它由氣門組和氣門傳動組組成,我們能否從‘曲柄連桿機構的知識點來猜測它的作用呢?”這一問題具有承上啟下、亦兼有新舊知識對比啟發的作用,可以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從舊知學習規律中探究新知規律的興趣,為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2.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現知識原理
眾所周知,“汽車發動構造”屬于內部原理,個中相關的知識點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或不可見性。而傳統的教學多以文字加圖片的示意圖來進行教學,不能夠全面而形象的將其中原理、構造等進行展示,造成學習進度的大打折扣。對此,我們可以積極利用起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來對課堂進行設計。通過其圖文并茂、視畫結合、動靜皆宜的技術特色,直觀而形象的將一些分析圖、細節圖亦或者背后知識原理過程進行展現,從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供良好的前提。
例如:以對“潤滑系統的構造分析”一節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筆者便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其中的構造特點、潤滑油路流向循環和安裝位置等進行了詳細的展示教學。如:以“潤滑油路流向循環”為例,筆者借助于Flash動畫技術,利用其動態、簡易、畫面形象直觀的技術特色,為學生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演示。譬如,畫面從機油在油底殼被機油泵抽進去開始,機油泵給機油造成流動壓力,促使其從主油道分路到各個曲軸支撐點潤滑曲軸。過程中,通過對油路流向的動畫演示,還同時針對缸體與分路的對應構造作了全面的剖析展示,極大地增進了學生對其中知識原理或內部構造的掌握和記憶,為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開展小組競賽,加強學生學習參與
開展小組競賽的模式,是對現有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大膽創新。這一方法的應用,能夠很好地將中職院校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起來。具體為,在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特色,首先將其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以小組水平處于同一層面為原則。進而,以相關知識的教學為基礎,組織學習小組之間展開對知識掌握或應用情況的競賽活動。如此,在競賽的前提下,學生們對知識學習參與的程度便會得到大大的提升,從而為提升教學的效率作出良好的鋪墊。
例如:我們以“電控燃油噴射系統”相關知識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之余,筆者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們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的深度與靈活度,便組織學生們在課堂中展開了一次以知識競賽為主題的活動。其中,在對小組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劃分之后,筆者將賽制規則定為小組之間相互出題考驗的形式。這一形式的制定,則大大激發了小組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參與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一方學生小組出題為“畫出電控汽油噴射系統中‘燃油供給系統的系統構成圖。”在出題的同時,己方小組首先需要對個中知識點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譬如,了解電控汽油噴射系統共有幾種系統組成等,繼而才能對對方的回答作出正確的判斷。諸如此類,在相互出題的競賽形式中,學生們對相應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從而確保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性。
4.借助任務驅動,增強學生實踐應用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理論知識的學習,其本質,亦或者說最終的目的,是向著實踐的操作和應用而進行。故而,我們在課堂中在注重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還應當關注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實際掌握和應用情況,如此,才能確保教學效果的全面化。而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借助任務驅動的方式來進行突破。即,教師在教學之余通過對實踐活動的任務布置,或者開展相關的現場操作等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們在“學”與“用”的兩相結合下,達到進一步增強學習感悟,深化對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的目的,為其將來更好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以“氣門的檢查和調整”的教學鍛煉為例。筆者在本節中,通過現場操作實踐的方式對學生們展開了教學訓練。如:現場準備相應的設備和操作工具,包括四缸或六缸發動機,以及塞尺、搖手柄、扳手、螺絲刀等工具若干。過程中,首先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集中講解和簡單的操作演示。譬如,調整方法和正確的步驟順序:調整時,先松開鎖緊螺母1,再用螺絲刀旋動調整螺釘2,將規定厚度的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部與搖臂之間。諸如此類,之后,筆者便指導學生們以5人或8人為一組,結合教材內容進行了自主的操作探究。而此時,我們便可以在學生實際操作過程中進行監督,對一些學生操作方面的失誤情況予以及時的糾正和分析,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和錯誤分析的切身體驗中,提升學習感悟和記憶印象,為良好的課堂教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綜述:中職汽車發動機的構造與維修相關內容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將學科知識應用型的特征和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進行有效的融合。而只有在這一基礎上再展開相應的教學引導,才能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云鋒.主動式學習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8,49(16)
[2]王偉.淺談中職汽修專業《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堂教學[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04)
[3]劉加建,印樺.中職《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項目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