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慶
摘 要:“精神控制”是邪教反人類、反社會本質的重要特征之一。邪教精神控制具有誘導性、欺騙性、隱秘性、強迫性和頑固性等多個特征。要準確把握邪教精神控制從心理誘導、氛圍營造、隱瞞欺騙、精神脅迫到行為控制的機理與過程,幫助他們多維識別法輪功“精神控制”的伎倆手段,有針對性地對法輪功練習者強化正確的心理引導、精準“心理扶貧”,幫助信眾重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強化信眾歪理邪說的免疫力。
關鍵詞:反邪教;精神控制;心理引導;精準“心理扶貧”
邪教作為社會一大逆流,以其反社會、反人類性質對人們的精神進步、社會的治安穩定、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破壞性影響和作用?!熬窨刂啤蓖ǔJ怯靡环N特殊方法打碎人的固有信念,改造形成一種新的觀念。世界上基本所有的“邪教團體”都在使用“精神控制”原理以及方法,準備把握與理解“精神控制”的實質,有利于邪教的思想防治與教育轉化工作。
一、“精神控制”機理
1、“精神控制”概念
“精神控制”也稱為“洗腦”、“高強度說服”、“思想重構”的一種形式。20世紀末美國著名學者Mylor認為“精神控制”是“用一種特殊方法打碎人的固有信念,改造形成一種新的觀念?!?/p>
2、“精神控制”機理
“精神控制”機理是建立在條件反射理論上,通過控制一系列變量,使用種種強化方法,對人的情感、認知和行為給予持續性的影響和控制,使之服從操縱者的意愿,達到歸心順意,建立新觀念并形成心理定勢的過程”。
二、邪教的“精神控制”采用的伎倆與手段
1999年7月,取締“法輪功”后,絕大部分“法輪功”練習者認識到“法輪功”的危害,脫離“法輪功”組織。但仍有極少一部分中毒較深者至今仍癡迷不悟,對法輪功的“精神控制”伎倆手段仍然認識不深,有的采用極其隱蔽方式在油田小區、交通站點或者小胡同散發傳單,被他們的伎倆手段所“精神牽引”。
法輪功的“精神控制”常用的伎倆手段主要有:
(1)孤立。為防止信徒產生批判性思考,邪教團體把他們從家庭、朋友、社會及不同的觀點中“孤立”起來。
(2)獨裁式領導。不容置疑地服從神指定的教主的權威。
(3)不斷地表示關愛。用刻意的、矯操造作的阿談奉承、擁抱、賀卡、撫摸等方式讓成員感到被“關愛”。
(4)欺騙。使用欺詐、謊言來教化新成員和拒絕外部人士對本團體的批評。
(5)剝奪睡眠。利用疲勞戰術使人喪失自我意識和判斷能力。成員被要求超長時間進行各種培訓和學習,使他們產生強烈的疲勞感和緊張情緒,強受他人心靈控制。
(6)思想灌輸。邪教組織要求成員譴責當今的所謂的價值觀和信仰,對“暴露的事實”必須毫無疑問的接受。
(7)恐懼。不斷過分地強調和制造恐懼,如使信眾害怕地獄、害怕政府、害怕特定的事物、害怕商業損失、害怕上帝或別人不滿意、害怕魔鬼、害怕其他種族、害怕與組織失去聯系等。
三、摒棄“精神控制”,貴在科學正確的心理導向
“法輪功”練習者沒有認識到“法輪功”所帶來的至深危害,仍然沒有脫離“法輪功”組織,頑固地堅持練功并不斷“護法”。如何使他們擺脫法輪功“精神控制”是擺在油田面前的迫切任務。
一是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的社會心態。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現。為此,要抓住黨和國家重視民眾心理健康問題的有利契機,著力提升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好特定人群的心理矯治工作。
正確的心理健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是正確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先決條件。法輪功實施“精神控制”其實質是毒害人們的心靈,是邪教的社會重大危害之一。關注人們的心理健康,重塑特定人群的社會適應能力,讓人們擁有一個正氣充盈的內心世界,使更少的人誤入邪教,使癡迷者早日醒悟,使轉化成果愈加鞏固,便成為治理邪教的必然選擇和正確路徑。性格完美、智力正常、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
二是引導科學的興趣愛好,培養積極高尚的精神情操。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精神追求,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科學的正確的精神文化生活?!熬窨刂啤笔且磺行敖套罹呶:π缘墓餐卣鳎欢剐敖绦磐綌[脫教主的“精神控制”,重新回歸社會,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我們在現實中要“疏”“堵”結合,一方面,要理性對待,加強宣傳學習、提高認識,深入剖析和認識邪教組織的危害性和危害手段,另一方面要結合練習者個人的興趣愛好,培養積極高尚情操,豐富其精神生活,幫助邪教受害者擺脫“精神控制”,使法輪功練習者樹立正確的“三觀”,嚴防信仰缺失 ,做一名有智慧的無邪論者。
參考文獻:
[1] 蔡凌云,區應毓.異端與邪教[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2]曼紐爾·卡斯特.認同的力量[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3]涂建華. 唯物辯證法是反邪教的根本方法[J].科學與無神論,2015,04.
[4] 劉時勇.大學學歷者癡迷“法輪功”現象的心理因素調查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