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韋利
“沒想到還能拿回這筆補助款,太感謝你們了!”遼寧省凌海市白臺子鄉三家子村村民劉鳳軍在得到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時感慨道。白臺子鄉報賬員劉向全因挪用該筆補助資金受到紀律處分。2018年以來,遼寧省紀委監委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因地制宜、大膽探索,走出新路子、探索新實踐,持續推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創新工作機制,整合人員力量。整合縣級派駐機構力量,在不改變機構設置、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的前提下,成立由縣紀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協作區”,開展監督執紀,著力解決基層人員力量薄弱問題。將縣級派駐機構改革納入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大盤子”中,對派駐機構改革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同步謀劃、同步安排、同步完成,實現綜合派駐、統一管理、全面監督。整合鄉鎮紀檢監察力量,落實專職配備要求,設立村級監督員,切實把監督觸角延伸到農村基層,直抵“末梢”。比如,沈陽市在全市各村、社區選聘正風肅紀監督員,根據監督員反映的情況,和平區前進村有效地解決了外來遷入居民不能享受村集體經濟組織待遇的問題,化解了社會矛盾,回應了群眾關切。
改進監督手段,注重發現問題。
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監督機制,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拓寬人民群眾民情民意表達渠道,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舉報機制,通過發放民生監督卡和惠民政策手冊、張貼民生監督宣傳海報、設立信訪舉報箱、設置信訪接待室等方式,明晰監督方式,暢通舉報渠道,既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又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治理和監督檢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緊盯民生政策資金的申報、審批、發放、管理、使用等關鍵環節,著力發現長期困擾人民群眾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增強群眾獲得感。推行縣級巡察方式,堅持“探頭”向下,探索建立對村、社區的延伸巡察機制,進一步擴大巡察覆蓋面,提升基層巡察工作成效。推動紀檢監察業務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入融合,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強化監督,推廣應用大數據平臺,將涉及百姓的政府投入資金、項目全部公示公開,強化社會監督。
加大懲治力度,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靶向要求,從群眾關注點和基層風險點入手,尤其是對虛報冒領耕地保護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關乎群眾切實利益方面的違紀違法行為,嚴格依法依紀查處,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規定,及時進行處置,開展審查調查,確保發現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解決。集中力量受理一批、處置一批、查處一批典型案例,同時通報曝光,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查處一件、警醒一方,努力做到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重點查處什么、糾正什么。2018年,全省縣鄉紀檢監察機構共立案19712件,處分16546人,移送司法機關494人,立案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545個,處理753人,縣級紀委監委“零移送”、鄉鎮(街道)紀(工)委“零立案”問題全部解決。
推動建章立制,構建長效機制。針對查辦案件中發現的監管盲區和制度漏洞提出解決方案,及時發出紀檢監察建議,督促相關部門有效整改,推動問題整改與建章立制相結合,不斷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嚴格監督管理,構建長效監管機制。督促黨委、政府及民生部門履行主體責任,加強民生政策資金監管,強化自我監督、自我檢查、自我加壓、自我整改。強化日常監督,制定了《關于巡視整改日常監督暫行辦法》,以巡視整改落實,堵塞監管漏洞,切實解決問題。有效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著力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防微杜漸,懲前毖后,對黨員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解決,強化日常教育和管理,達到以監督促發展的目的。
(作者單位:遼寧省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