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眏月 (首都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100048)
寫實水墨人物畫的學習是漫長的,“自然美”的發現是不斷在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知水平和藝術創造能力的。山水畫家徐步主張“挖掘傳統深度,開拓生活廣度,蓄養心源高度”1,共同構成藝術家的修養,結合藝術創作規律以及現實生活,共同構成了一幅寫實水墨人物畫的創作要素。一幅優秀的寫實水墨人物畫作品一定體現出畫家的基本功,即發現自然美的能力和創造藝術美的能力。自然美包括自然和社會,藝術美包括作品的內容和形式語言。自然之所以美是因為其中包含了美的規律,美的規律是藝術創作方法和藝術欣賞的價值與意義。也是連接藝術美的紐帶。
古人強調摹古,其實是在古代的優秀作品中尋找藝術創作規律,“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今取鐘、王、虞、柳”,久必人其仿佛。至于大人達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覽,廣議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為得。今齊魯之士,惟摹營丘;關陜之士,惟摹范寬?。一己之學,猶為蹈襲,況齊魯關陜,幅員數千里,州州縣縣,人人作之哉?”2寫實水墨人物畫強調寫生,但在寫生之前需要掌握發現自然美的能力?;镜姆椒ň褪桥R摹,通過臨摹不同的經典作品掌握藝術共通的規律,在自然中更容易發現美的存在。如果在沒有掌握“規律”之前,急于寫生,可能就是一種簡單的情感的發泄。
現實中的人物形態,在人物畫家看來也是一種筆墨意蘊和筆墨形式。這種筆墨意蘊或形式是畫家長期的藝術實踐的積累。通過時間和生活的沉淀形成審美意識,不同的人物形態會對畫家的意識有不同的刺激,畫家會把這些視覺經驗儲存于心中,好比山水畫家所說的“胸中有丘壑”。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途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精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輕如蜂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常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書法中的意象之美孫過庭用自然之美來作解,所以自然之美是值得藝術家去發現的,并且用筆墨語言將其表現出來。當畫家把自然美的意象儲存于心中的時候,中國畫所追求的氣韻生動就會自然流露出來。寫實水墨人物畫的寫生強調人物的生命狀態,這種狀態是通過形式美是在自然美中通過長期的筆墨實踐提煉出來的。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是是散亂的也是豐富的。所以宋代郭熙說:“蓋身即山川而取之,則山水之意度見矣”4。所以藝術家不僅要關注現實,了解現實,研究現實。明代王履提出其創作觀和美學觀:“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自然之美是寫實水墨人物畫的營養來源。藝術創作者需要穿梭于傳統和自然之間才能創作出感人的具有時代精神和傳統文化承載的藝術作品。

圖1 《華山攝影圖片》
寫實水墨人物畫的藝術美,是指由藝術家的審美,情感,知識結構,并按照一定的美的規律創作來的存在于藝術作品中的美。是高級的視覺形態,是自然美的抽象和概括。寫實水墨人物畫的藝術美是筆墨結構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一幅優秀的水墨人物構成其藝術美的關鍵要素是“筆墨之美”所以清代華翼綸在《畫說》中說:“觀古人用筆之妙,無有不干濕互用者。雖北苑多濕筆,元章、思翁皆宗之,然細視亦干濕并行。干與枯異,易知也;而濕中之干,非慧心人不能悟。蓋濕非積墨、積水于紙之謂,墨水一積,中漬如潦,四圍配邊,非俗即滯,此大弊也。須知用墨二字確有至理。墨固在乎能用也。以筆運墨,以手運筆,以心運手,干非無墨,濕非多水,在神而明之耳。”6其中清楚闡明了用筆之理與法,先與后以及不同的視覺效果。

圖2 蔣兆和流民圖局部
寫實水墨人物畫在一定意義上是聚焦現實,關注人民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這種創作思維源自中國哲學中對人的關注,所以寫實水墨人物畫在表現現實的過程中是一張“典型化”的表達。其一,藝術典型帶有社會現實的普遍性,如大家所熟知的蔣兆和的《流民圖》是在社會歷史背景下,表達了階級的本質特征,同時以個別人物形象去揭示整個民族的命運;其二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對個別的人物形象,觀眾似乎在面對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所謂熟悉是因為觀眾有著共同的,被時代和社會所塑造的慣例。這個慣例就是藝術接受過程中,同一幅作,卻可以感動不同的觀眾的情感紐帶。所以寫實水墨人物畫中的“藝術美”的表達一定是從自然美到作者內心意象,再到由筆墨美呈現出來的藝術美,這個過程對藝術創作者來說是漫長的也是艱辛的。
注釋:
1.徐步.傳統·生活·心源——論長安畫派藝術主張及其整體性理論意義.
2.楊大年.《中國歷代畫論采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10:第38頁.
3.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第242頁.
4.《林泉高致》.載《中國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第634頁.
5.《華山圖序》.載《中國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第704頁.
6.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7:第4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