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秦 曹曉丹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214121)
隨著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傳統的水墨畫表現方式也在發生變化。藝術家對水墨表現語言、藝術觀念等方面探索,兼容并蓄西方的表現技法,推陳出新不少時尚感地表達,還挖掘了與媒體技術結合的新穎形式。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出現的水墨動畫,將水墨藝術與動畫跨界融合,靜態水墨畫變成了動態的視頻。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參考國畫大師的寫意筆墨刻畫角色,保留暈染、留白表現手法,構建了夏日的水墨池塘。水墨動畫的巔峰之作《山水情》將水墨藝術的特點和風格優化和升華。配合古琴悠揚的音樂,吸收渾然天成的暈染魅力,營造虛實朦朧、空靈優雅的深邃意境。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成為了“中國學派”的代表之一。
自上影廠制作的水墨動畫《山水情》成為絕唱,其發展進程變得緩慢,好作品不多。如動畫《桃花源記》,水墨畫作為場景與剪紙、皮影等其他民間藝術演繹了一個離奇的中國故事。隨后出現了一些三維水墨動畫片頭和短片,如3D水墨動畫《夏》,觀者不僅看到一片墨韻起舞的荷塘,還感受到魚兒穿梭荷塘的無限空間。一段水墨動畫《斑羚飛渡》試片,充分運用推、拉、搖、移、跟等影視鏡頭語言,改變傳統平鋪直敘的講故事方式,使劇情節奏緊湊。水墨語言的運用也更純熟,既有無色清雅的黑白水墨,也有富有詩意的淡彩墨色,還有豪情肆意的濃墨重彩。水墨動畫視覺表現的根基是靜態水墨畫面。無論水墨動畫的風格如何變化,制作的基礎還是要回歸對水墨畫的創作。而水墨動畫中豐富的鏡頭語言和水墨風格也能從另一個方面展現當代水墨畫形式的豐富。
自VR技術走進生活,出現了VR+旅游、VR+購物、VR+游戲等,還出現了“VR+動畫”的有趣體驗。VR技術指的是利用電腦技術模擬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里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讓使用者無限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還可自行移動位置,用自我視角,配合聽、觸覺產生臨場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帶到虛擬世界中。如VR動畫電影《henry》、《we wait》等。VR技術與動畫結合呈現的效果是為觀者構建虛擬空間,作為動畫角色一員進入場景,身臨其境地感受氛圍并參與故事發展。觀眾從旁邊者變成參與者,調動了主觀能動性。
若VR動畫中的藝術風格變成水墨,便是水墨VR動畫。水墨VR動畫的優點是可以在360°的場景里觀賞水墨世界,零距離欣賞和品位筆觸及暈染。這無疑對水墨畫表現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個筆觸或暈染的效果都要做到足夠精致,欣賞時才會更具審美。有些水墨VR動畫雖實現全視角效果,但場景構建及角色塑造仍需推敲。水墨VR動畫類似于水墨動畫,而水墨動畫的視覺表現畫面是基于水墨畫的。所以,要實現精致的水墨VR動畫效果,營造細膩的水墨虛擬世界還需要在水墨畫表現上下功夫。而水墨畫與VR的結合,將會給水墨藝術帶來全新的體驗視角。目前VR技術尚在發展,對水墨藝術的表現還可再挖掘。以下將從VR技術的三“I”角度出發,結合水墨藝術的特點,設想如何構建具有真實感的水墨虛擬世界。
水墨畫與西方寫實繪畫的表現方式有本質不同。西方寫實的繪畫風格注重物體的結構特征、透視效果、質感表現,展示厚度、體積、光影、空間的體塊關系。中國水墨畫在繪畫時注重表現畫家的主觀情感。通過空白畫面組織,筆觸靈活變化,墨色暈染對比,表現氣韻生動,渾然天成,情感飽滿的畫面藝術。如吳冠中先生的水墨作品《殘荷》,畫中盡是墨線縱向排列和墨塊的濃淡散布。雖沒有具體繪制荷花的體塊、空間關系,但通過墨線的深淺,濃枯潤澀表現出直曲莖葉的穿插與交錯,難分的殘葉與蓮蓬的墨塊點綴。水下倒影的加入又使得畫面重復疊映,虛虛實實,韻律生動。
留白表現的是中國人對空間觀念的認識和理解。中國哲學觀念里的天地合一,虛實相生,在水墨畫中得到充分展現。水墨畫作品里的留白可能是倒影之外的小河,可能是黑瓦白墻的白色墻色,也可能是徐徐飄動的茫茫霧氣。這些空缺的白色給了畫面無限的空間遐想,構成中國畫獨特的虛實空間表現形式。
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盡管墨色為黑,但通過與水的調和就呈現了焦、濃、重、淡、清的明暗變化。當然,墨與水調和所呈現出的墨色變化遠遠不止五色,且一筆之內還可呈現不同的墨色變化,這就使畫面產生了豐富的層次感,既可以表現遠近、深淺,還可表現虛實。
只有在水墨畫面表現中牢記這三個特點,才實現水墨VR動畫效果的第一步。再從VR技術來看,第一個特點構思性(Imagination)又稱為自主性,指技術應具有廣闊的可想像空間,可拓寬人類認知規模,不僅可再現真實存在的環境,也可以隨意構思客觀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環境。水墨畫所繪制的畫面既是真實存在的環境,也是畫家根據主觀情感構思的不存在的環境。使用VR技術構建的水墨環境效果既帶有真實環境感,也有虛幻縹緲的另外世界的新奇感受,這便是水墨繪畫藝術的新生命。
VR技術的第二個特點是沉浸性(Immersion),指利用計算機產生的三維立體圖像,讓人置身于一種虛擬環境中,就像在真實的客觀世界中一樣,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VR動畫《henry》,觀者利用VR技術不僅可以看到劇情發展,還可以任意觀看木屋內的其他東西。如燒火的爐架,飛過眼前的瓢蟲等。在各個細節處渲染生活化的氣息,會增添真實感,提高沉浸性。VR動畫把觀賞性從平面就變成了多維,把虛擬攝影機變成了主觀鏡頭,用眼睛記實畫面,使所見畫面更具立體感和層次感,增強鏡頭代入感。
水墨畫是定格的藝術形式,畫者以飽滿的情感與感受用寫意的方式將眼前所見描繪在宣紙上。這樣的繪畫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鏡頭代入感。觀者從畫者的角度出發欣賞,與畫者產生同樣的共鳴與感受。這也是繪畫藝術表示出的獨特魅力。

圖1 水墨VR動畫截圖
VR動畫中還可加入一些細節,如人在橋上走,柳條隨風動,墨云緩緩飄等。有了動態細節的添彩,一派江南水鄉的生活場景就更加生動了(圖1)。另外,加入高質的聽覺和嗅覺等感官刺激,欣賞動畫時可以聽到古街老巷的吆喝,潺潺的水流等真實音效,還有陣陣花香和裊裊煙味,那么虛擬環境會更具沉浸感,這便是所謂的如夢如幻的感受。
第三個特點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是用戶對模擬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程度和從環境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包括實時性)。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環境中,人們可以利用一些傳感設備與計算機產生交流。這是目前水墨VR動畫制作最缺乏的。設想VR技術實現了構想性和沉浸性后,當人們走進虛擬的水墨世界,可以走一走石橋,感受到微風里裹著的青草味,還可以和虛擬環境里的角色做簡單的交流和互動。比如,蝴蝶會在你的指尖停留,當你伸手去抓時,飛閃而過。亦或是可以和角色對視說話,它會對你說的話反饋表情和肢體動作,那么真實的感受又會加強許多。甚至在VR技術發展到可增加觸感,那么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虛擬畫面,聞到老城的氣息,聽到嘈雜的人生,還可以觸摸到古老城墻的歷史印記。到那時才是真正實現了人類“穿越”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