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任彥
“盡管一些發展中國家在過去25年里發展很快,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巨大,現在還不到重新劃分發展中國家的時候。”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今年6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稱,一個國家是否為發展中國家,不是由某一個國家說了算,而是應該繼續堅持國際社會已經達成的共識,即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發展中國家“自我宣稱”的身份認定方式。
聯合國貿發會議是聯合國大會常設機構之一。7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美貿易代表“使用一切手段”,確保WTO對發展中國家地位進行改革,并威脅如果90天內看不到明顯進展,美國就要“單方面采取行動”。這不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對WTO提出這種荒誕的要求,也不是第一次對國際組織使用這種最后通牒式的做法。在這一背景下,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6月發布的這一報告引起關注。
這份題為《從發展到分類:世界究竟改變了多少?》的報告由貿發會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發布。報告稱,從建立國際貿易組織有關談判伊始,國際社會就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處于不利地位,貿易談判一直是圍繞著發達國家的利益展開的。強權在WTO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第一回合談判中就得到體現,發展中國家擁有最大利益的服裝紡織品和農業兩個部門一直被排擠在談判桌外。
報告的撰寫人之一、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司長理查德·科祖爾—賴特指出,與GATT的本質區別是,WTO并非“富人俱樂部”,其“特殊與差別待遇”原則便體現出WTO的包容性。這一原則承認發展中國家受自身經濟能力、管理能力等諸多限制,在履行貿易規則中比發達國家面臨更多挑戰,因此允許發展中國家在履行規則時享有靈活性,正是這種靈活性鼓勵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到多邊貿易體制中來。
報告詳細分析了多個發展指標,以評估發展中世界是否已發展到需要重新定義發展中國家地位的程度。科祖爾—賴特表示,發展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等眾多領域的多維度概念,包括人均收入、生產力發展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等因素都應納入考量范圍。從多個維度綜合來看,中國依然是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以“自我認定”方式確定成員自身的發展地位,是所有WTO成員協商一致后做出的決定,任何單個成員無權隨意對其他成員重新分類。
歐洲研究國際中心歐洲—中國項目主任喬治·佐戈普魯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的巨大發展并沒有改變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這個基本事實,中國是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但還不是發達國家。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愿非要給中國扣上一頂發達國家的帽子,是對客觀現實的嚴重歪曲。他表示,WTO不是“富人俱樂部”,WTO談判機制也有民主傳統,因此WTO改革也應聽取大多數成員的意見,而不是由美國一家說了算,更不能由美國以威脅的口氣來決定。▲
環球時報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