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應否撫養非婚生子女?
問:未婚媽媽素素有一個女兒苗苗,單位同事給素素介紹了一個男朋友。請問:素素結婚后非婚生子女如何撫養?
答:《婚姻法》第25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一樣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應該與婚生子女一樣對其進行教育與保護,不能遺棄、虐待他們。
2. 父母離異后,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不負有撫養義務?
問:凌凌父母離異后和母親生活,爸爸再婚去了另外一個城市生活。請問:父母離異后,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是否不負有撫養義務?
答: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3.離婚時確定的撫養關系對子女成長不利,另一方可以要求變更嗎?
問:11歲的娟娟父母離異后和爸爸生活,可去年爸爸患上了尿毒癥每天需要去醫院透析,無法接送正在上小學的娟娟,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請問:娟娟可以將撫養人變更為母親嗎?
答:可以。根據相關規定,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嚴重疾病或因傷殘無力繼續撫養子女的,10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愿意隨另一方生活,該方又有撫養能力的,可以變更撫養人。
4. 父母可以隨便向人披露未成年子女的隱私嗎?
問:雙雙是剛上初三的女中學生,父母看她常關起門來寫日記或通過電腦發電子郵件,懷疑她在早戀,想查看日記和電子郵箱后到學校找老師和那個男同學談談。請問:父母可以隨便向人披露未成年子女的隱私嗎?
答:《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查,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查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查閱。
5. 用未成年人的肖像做廣告,可以不經其同意嗎?
問:小學生羅依依有個美術老師專門給廣告公司拍照片,依依的父母偶然在街上的廣告牌上發現了女兒的照片,經了解是美術老師拍攝后擅自給廣告公司的。請問:用未成年人的肖像做廣告,可以不經其同意嗎?
答:不可以。《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民通意見》第139條也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此外,《廣告法》第33條明確“廣告主或者廣告經營者在廣告中使用他人名義或者形象的,應當事先取得其書面同意;使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名義或者形象的,應當事先取得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
6. 未成年人的壓歲錢是屬于自己的嗎?
問:初中生薇薇這兩年積攢了5000元壓歲錢,她想買點學習用品。請問:未成年人的壓歲錢是屬于自己的嗎?
答:壓歲錢是長輩對未成年人的贈予,應屬未成年人財產。但因為未成年人在法律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支配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宜的金額,如購買書包、筆記本等學習用品,數額較大的應與父母商議。在成年前,未成年人的財產由父母代為管理。
7. 7歲孩子可以將手機贈予他人嗎?
問:7歲的英淑將媽媽給她新買的手機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同學。請問:未成年人贈予手機的行為有法律效力嗎?
答:沒有法律效力。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她)的一切能夠產生法律后果的行為都要由其代理人代理,所以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私自將自己的財產贈予他人。
點評:蕾蕾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