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周刊》6月21日封面文章
今春,1995年后出生的美國年輕人開始步入職場了。這群年輕人十來歲時目睹父母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丟掉飯碗,導致一家人難以保障基本生活,因此他們表現出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先養活自己。22歲的艾莉森夢想去聯合國工作,但考上賓夕法尼亞大學后,她還是選了安全風險分析專業,目前就職于埃森哲咨詢公司。達娜也是22歲,眼看美國公司大幅裁員,覺得就算自己應聘成功也容易失業,便決定給自己打工,開了一家社交媒體管理公司。艾莉森和達娜反映了美國“95后”的特點:頭腦靈活,敢想敢干,比父輩更現實,“收入來源穩定了,才有可能實現夢想” 。
(楊帆 譯)

《文藝春秋》7月特刊封面文章
西川廣人是日本汽車巨頭日產的首席執行官(CEO),最近被指控與戈恩案有密切聯系。去年,時任日產董事長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日本檢方帶走,一同被帶走的還有時任代表董事凱利。近日,凱利稱,西川是戈恩心腹,也參與該案,卻未被起訴。西川生于1977年,從東京大學畢業后便加入日產,曾任歐洲和美洲地區的管理委員會主席等職。他曾經以現金不足為由,向公司借錢買不動產。凱利說,這是因為西川自認老功臣,應獲得高于其他管理者的報酬。日本檢方正在調查對西川的指控。短期內,他恐怕難以從輿論漩渦中脫身。
(吳童 譯)

《紐約時報雜志》6月2日封面文章
地鐵里通常比較安靜,人們或刷手機或靜待到站,大多數時候只有車門開關和報站的聲音。但29歲的黑人小伙子伊克·瓊斯打破了沉寂。他拿出手機播放電子樂,隨著節拍跳街舞,每八拍就停在一名乘客面前,伸出拳頭,讓對方與他擊拳。乘客和瓊斯對上拳頭的那一刻往往撲哧一聲笑出來。瓊斯是地鐵舞者,專門在紐約各大地鐵站表演。近日,他和“走廊鋼琴家”“深夜酒吧脫口秀演員”等11人登上《紐約時報雜志》封面。該雜志認為,藝術家在不起眼的地方表演,是紐約成為藝術之都的重要原因,“真正的藝術遍布都市的角落”。
(陳霖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