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



STEAM教育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雖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相關的計算思維、設計思維和工程思維有一定作用,但要讓它真正落地,助力學生成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究其原因,除了師資不足,還缺乏課程開發和整體設計。很多學校意識到了這一點,專門聘請校外專家為學生上課,但這些課程不貼近學校實際和學生生活,學生對此只是懷有一時熱情,難以達到培養綜合能力和相關思維的目的。只有讓學科融合的思想深入語數課堂、深入藝術課堂、深入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深入學校文化建設的細枝末節,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接受并運用到學習生活中,才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持續性提升。
深挖教材——為有源頭活水來
小學各學科教材是教育專家精挑細選的成果,是助力學生成長的核心素材,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師生重課本而輕課外的現象。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從基礎學科出發,深入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融合性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融合與拓展,形成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資源。
如在教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夜鶯的歌聲》一文時,我們請不同學科的教師根據課文情景進行多學科融合備課。語文教師備課時注重的是文章的前后照應,講述的是“小夜鶯”那份機智、勇敢與愛國的情結,追求的是表達的生動與準確。在數學教師眼中,“小夜鶯”帶德國兵走入游擊隊的埋伏圈是一道行程應用題,游擊隊等待“小夜鶯”是一道特殊的相遇題。數夜鶯叫聲次數的游擊隊員在進行整數加法運算,至于測量“小夜鶯”的“杰作”——那個神奇的口哨,它有多長、多粗、多重,體現的都是數學思維??茖W教師教這一課,會講述空氣的震動、聲音的傳播以及利用聲音的長短傳遞信息的相關科學知識。這些知識都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思維,而口哨制作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培養技術思維與工程思維,鍛煉動手能力。在音樂教師眼里,這堂課就成了音樂創作課,音高不同的口哨可以吹出不同的樂曲,創意的模仿形成最生動的樂章,這將藝術思維體現得淋漓盡致。
同樣的素材,以不同的角度授課,給學生帶來完全不同的學習體驗,這就是我們的課程資源。同一素材,不同學科融合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立足校情學情——等閑識得東風面
學科融合課程的開發必須立足學生,立足學校實際。因此,在著力開發學科融合課程前,應當對學校文化、學生的需求有清醒的認識。
比如,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地處城市中心,室外活動空間有限,這長期制約著學校發展。學校只有向精品化方向發展,走精致化教育道路,才能實現跨越。我校學生注重語數課本知識的掌握,卻疏于知識的融會貫通,強調基礎知識的掌握,卻疏于從學科知識出發進行拓展,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性應用還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基于這樣的校情和學情,學校以科技創新教育為突破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部分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科技實踐活動,制作科技小發明,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7年,學校成為“四川省少年科普作家培養基地”,學生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創意獎。
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學科融合,提出人工智能,提出工程思維、計算思維與技術思維的綜合培養。這一理念迅速得到了家長、學生的認同,再加上電子書包的應用,一下子打開了學生們的視野,讓家長和學生意識到科技創新正如潮水般席卷而來,學科融合課程開發迫在眉睫,新的校本教材呼之欲出。
培訓教師——眾人拾柴火焰高
要想真正把學科融合落實到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是關鍵,因此,要培養一支勇于拓展、綜合素養高、知識儲備量大的教師隊伍。首先要點燃教師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活力;其次要給他們分配任務,讓他們迅速提升自我。
我校給教師分配的第一個任務是編寫一套基于創新思維的校本拓展教材,每位教師認領一冊教材的編寫,這樣可以重新審視教材,發現不同學科教材之間的聯系。比如,一位數學教師領取一本同年級的語文教材,發現在同一單元的語文教材中,總能找到數學教材中類似的知識點,語文和數學的界限沒有想象的那么明顯。
《媽媽的賬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模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要自己幫助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想要的報酬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不收取報酬的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同時翻開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書,對應的模塊是復式統計圖。如此看來,語文教材與數學教材是有關聯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整體。
教師深入鉆研不同學科教材,主動找尋教材間的聯系,編寫適合融合提升的教材,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懂得了學科融合,學會了教材創新,也提升了自身綜合素養。這樣的教師隊伍為開展學科融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花鐘是語文課本中最美妙的植物學,曹沖稱象體現了打破常規的數學思維,畫楊桃告訴我們,觀察力是美術家的必備能力……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進行學科融合教學,以校本課程的形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會數學的精確,在數學課堂上體會文字的優美,用小論文形式揭示科學的奧秘等,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技術思維、工程思維,提升其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