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儉
很多同學看了一些經典的故事后,對故事的結局常常有其他想法,腦子里總是會有許多與原著不同的想象。有的同學喃喃自語:“《狐貍和烏鴉》結局真讓人無奈,要是我來編這個故事,就不是這樣的結局了。”有的同學還吐槽:“《驚弓之鳥》這個故事也太簡單了吧?要是我來寫,肯定更精彩。”還有同學這么抱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不夠生動、形象,看不到人物的動作、神態。”老師想說:“有想法,那你就拿起筆寫下來,說不定,就是另外一篇精彩的文章了。”
認真品讀你就會發現,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因為受到古代文化、文字運用習慣的影響,與今天的現代文有很大不同。古文更精練,現代文更具體。所以今天我們讀來,就會感覺有很多地方可以補充,如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當我們把這些細節補充上去后,就變成一個新的故事了。當然,我們還可以對故事的結局進行改編,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結局可以是老太太最后明白了“知足常樂”的道理,她開開心心當著女王,和漁夫一起過上了快樂的生活;《狐貍和烏鴉》中的狐貍再次用花言巧語欺騙烏鴉,但烏鴉識破了它的詭計,狐貍失敗了;《驚弓之鳥》的故事可以寫更羸再次遇到叫聲凄涼的大雁,而這一次,大雁是在演戲,戲弄了更羸。我們要注意的是,改編、新編故事,不能胡改、亂改,要符合故事的邏輯,還可以揭示另一個道理。我們來看看思維導圖吧,你也可以接著填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