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
2019年3月6日,在褚時健的追悼會現場,87歲的馬靜芬身穿黑衣,心情沉痛,雙手合十向賓客致謝。此時,她是褚時健的夫人“褚馬氏”。曾經,馬靜芬多次抱怨褚時健不是一個好丈夫,但如果有來生,她還是愿意嫁給他。一些人聽了馬靜芬的故事后,對她說:“我們回家以后不離婚了,要好好過,向你學習。”另外一些人聽了她的故事后,則對她說:“我不退休了,而且還要好好做,做得更好。”
銀行家二小姐的自由戀愛
馬靜芬從小就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女子。她的父親早年是興文銀行上海分公司的經理,收入和社會地位都不低。馬靜芬在家里的女兒中排行第二,生得眉清目秀,但個性倔強,非常“不好惹”。
馬靜芬十五六歲時,母親看中了自己娘家的一個侄子,想介紹給她,但馬靜芬不喜歡。她家里有條很兇的大狗,平時都用鏈子拴在門柱上。表哥要來的時候,她就悄悄地把狗鏈子解開……看著表哥被兇惡的大狗嚇得面如土色,倉皇而逃,她笑得花枝亂顫。這門親事就這樣涼了。
1950年,云南解放,馬靜芬看到外面火熱的世界,就自作主張去參軍了,退伍后分到昆明附近的呈貢縣中心小學教書。褚時健就是在那時和馬靜芬結緣的。
1954年,褚時健26歲,馬靜芬22歲。在玉溪地委宣傳部工作的褚時健,到玉溪地區開展小學整頓工作。馬靜芬被認為是最不聽話、最不守規矩的教師,名字被校長頻頻提起。這引起了褚時健的注意。此后,褚時健頻頻出現于馬靜芬所在的小組。觀察了一陣后,他覺得馬靜芬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她“很努力,很認真,聰明,有想法”。馬靜芬對褚時健的印象也很好,一是人好,二是能干、有本事。
1955年,褚時健和馬靜芬領證結婚。結婚那天,馬靜芬對褚時健說:“我在馬家,沒有溫暖,因為我家姊妹多,我就希望這個小家庭有點溫暖。”褚時健當時沒有吭聲。
結婚頭三天,馬靜芬就生了兩次氣。作為一個從富裕家庭成長起來的年輕女孩,她對于情感有著豐富的訴求,對丈夫也抱有很多希望和期待。但褚時健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她的期待毫無回應。
馬靜芬懷孕后,有一天讓褚時健去為她買條魚,褚時健卻說:“你去食堂吃。”馬靜芬因病入院做手術那天,褚時健居然還安排了會議。看著老母親帶著女兒在手術室外面哭,馬靜芬心里萬分委屈。在她眼里,褚時健對她就是“不關心,不體貼,不管,不問”。
然而,60年后回顧這段婚姻時,馬靜芬豁達地說:“我現在內心堅韌,跟這些年社會給我的、老頭子給我的磨煉有關系。我感謝老頭子。沒有他折磨我的話,我就沒有今天。他如果對我像寶貝心肝一樣,我可能也活不到現在。”
曾經受過多少委屈,馬靜芬就付出了多少堅韌。1959年1月1日,30歲的褚時健被劃為“右派分子”,去往元江縣紅光農場改造。除了天生的樂觀精神,他的精神支柱就是馬靜芬。1959年10月,馬靜芬抱著3歲的女兒褚映群,毅然來到農場與褚時健團聚。“一家人怎么都要在一起,這就是幸福。”為了丈夫,馬靜芬把自己“下放”了。
在農場,褚時健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第一次是差點死于瘧疾,第二次是差點命喪江水。當褚時健被水流裹挾著越沖越遠時,他的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如果我死了,老婆和孩子怎么辦?就是這個念頭,讓他奮力一抓,居然奇跡般地抓住了一塊大巖石。“是她們讓我活了下來。”褚時健每次回憶這事時,都這么說。
他們的愛猶如火星撞地球
褚時健對于馬靜芬的愛,有著自己的方式。在艱苦的歲月里,他用各種生活技巧讓妻女盡量生活得好一些,但因為拙于溝通,和妻子矛盾不斷。
馬靜芬對褚時健的不滿越積越多,這種怨氣在第二個孩子出生時達到頂點。馬靜芬再次懷孕時,褚時健正在新平縣的曼蚌糖廠任職。在馬靜芬看來,褚時健似乎越來越忙,完全沒有時間關心她。
即將臨盆時,馬靜芬多次提醒褚時健:“孩子要生了,怎么安排?”褚時健卻很不耐煩:“生個娃娃有什么了不得?你看人家農民背著柴在山上就能把娃娃生了,小孩子放衣兜里兜著就回來了。”馬靜芬聽后委屈得直掉淚。
看丈夫指望不上了,馬靜芬就自己做主,回到昆明娘家生子。她本來以為褚時健不會來昆明陪自己了,但生產那天他還是及時出現在醫院。馬靜芬氣消了才幾天,褚時健卻告訴她要回糖廠了。兒子出生才7天,她抱著兒子,拉著女兒,跟在褚時健后面一路小跑。晚上,尚未出月子的馬靜芬蹲著給兒子洗澡,褚時健卻跟人吸水煙筒聊家常去了。
馬靜芬對于褚時健的“怨”,說起來怎么數都數不完。她覺得褚時健對家庭、對自己都太冷漠了。而她一抱怨,褚時健就很焦躁,就覺得妻子不理解她。兩個人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爭吵。
褚時健是個“大老粗”,轉身回廠就忘。作為女人,馬靜芬只能將難過和憤怒埋在心里。因為心態不好,經常生氣,她的身體很差,幾十年間病痛不斷。
無論褚時健是地區干部還是落魄“右派”,是農場副場長還是工廠副廠長,馬靜芬都篤守了“褚時健妻子”這一崗位。她也明白褚時健的苦衷,但褚時健的冷漠讓她覺得非常苦惱。她無力改變現狀,只能生悶氣。
“文革”結束后,褚時健徹底平反,面臨著新的調動。當時,玉溪地委給了褚時健兩個選擇:去玉溪市當玉溪卷煙廠的廠長,或者去塔甸煤礦當黨委書記。50歲的褚時健傾向于后者,但過夠了山里苦日子的馬靜芬堅決反對。
褚時健提出夫妻兩地分居的解決辦法,馬靜芬更生氣了:“以前你當‘右派我們還住在一起,現在生活好了一家人反而要分開?”最終,褚時健選擇了聽馬靜芬的。
褚時健把玉溪卷煙廠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在馬靜芬眼里,他們的日子似乎更糟了。褚時健當董事長時,馬靜芬的日子并不好過:“他想罵就罵,想怎么發脾氣就怎么發脾氣。”
有一次,馬靜芬和褚時健在家起了爭執,褚時健心情正不好,隨口就說了一句:“不高興就滾。”馬靜芬氣得收拾東西就到女兒家去了。女兒擔心地問:“媽,你以前說離婚離婚的,會不會這次真就離了?”
褚時健出生于1927年12月24日,屬兔。馬靜芬常拿這個開玩笑:“誰說兔子就溫和?兔子急了也很要命的,會咬人,他就是。”
褚時健雖然脾氣大,從不把愛掛在嘴邊,但他心里有馬靜芬。1994年,褚時健率技術團去歐洲20天游歷歐洲四國,除了買了近20億元的設備,他還私下里買了不少花草種子,因為馬靜芬喜歡花花草草。
女企業家的崛起
1995年9月,馬靜芬因為所謂的經濟問題,被關押在河南的看守所。剛進看守所時,因為想不通,她四天沒吃沒喝。到了第五天起來,她看著天還是那么藍,便豁然開朗:原來人這么難死,既然死不了,那就打起精神好好活吧。
如今,回過頭來看那段艱難歲月,女兒獄中自殺,兒子流落他國,自己和老頭子都鋃鐺入獄,馬靜芬很平靜:“我謝謝他們。沒有他們,他還是那個董事長,我還不是被他想罵就罵,想怎么發脾氣就怎么發脾氣?現在我那個本子上,人家給我題的字都是:你種出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你不得了。”
馬靜芬出獄后,承包了20畝地種植百合花。種花賺不到大錢,但是小小的利潤也讓她很知足。褚時健因保外就醫回到玉溪后,決定種植冰糖橙。馬靜芬退掉百合種植地,全力支持老頭子。
馬靜芬心里清楚,如果她和褚時健一直都以一個劫后余生的姿態生活,這個家庭的氣氛永遠都是低沉的。她不想這樣。2001年,褚時健成立新平金泰果品公司,馬靜芬出任公司的法人和董事長、總經理。
褚時健管生產,馬靜芬抓銷售。2006年,馬靜芬帶著橙子去昆明參加展銷會,面對無人問津的場面,她做了條紅底白字的大橫幅,寫上“褚時健種的冰糖橙”幾個大字,結果橙子一售而空。褚橙的名號就這樣打響了。
正當事業越來越興旺時,2007年,74歲的馬靜芬在體檢中被查出了癌癥。她做完兩期化療后,就回到玉溪家里,像個正常人一樣忙碌著。褚時健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親自安排馬靜芬的一日三餐,密切關注她的飲食,什么不該吃,什么該多吃,他都牢牢記在心里。
馬靜芬的身體一天天好轉,她越來越忙碌。2013年,在政府支持下,81歲的馬靜芬開始打造“褚橙莊園”,從設計圖紙、選擇建材到組織人員施工,她全部親力親為。最難的時候,她號啕大哭,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馬靜芬想要透過褚橙莊園,向世人講述褚時健的人生經歷。從褚蜜、褚酒再到紅茶、蘋果、鮮花餅,褚橙莊園的產品越來越豐富。
晚年的幸福婚姻
2015年是褚時健和馬靜芬結婚60周年,被稱為鉆石婚的紀念年份。早上醒來,兩人聊上半小時,再一起下樓吃早餐。褚時健對旁人說:“我們兩個不論什么環境,總是很好聊,有說不完的話。”
這曾經是馬靜芬年輕時最渴望的婚姻狀態,如今她實現了夢想。她對記者說:“現在我該是馬靜芬的時候就是馬靜芬,該是褚馬氏的時候就是褚馬氏。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醒悟太晚了。”
“以前,褚時健對我好,我就高興,他對我不好,我就哭鬧,覺得活著沒意思。現在,褚時健對我好,就好,不對我好,我也能活下去,因為,我有我的事業。無論如何,我每天都要活好,都要活得愉快。上了年紀,我越來越看得明白,看懂了人生,知道了該如何生活。”
從2016至2018年,馬靜芬參加了諸多商業活動,她不再以“褚時健夫人”的身份出場,而是以“女企業家馬靜芬”的身份頻頻亮相。馬靜芬以前最怕坐飛機,但是她現在可以坐10多個小時飛機去以色列考察灌溉技術,去外面論壇講課。
2017年,馬靜芬以85歲高齡入選“中國商界女性領袖50人”,同在榜單之列的,是董明珠等商界明星。此時的馬靜芬,名下有11家企業,比丈夫還多6家。當董明珠私下里跟她說有退休的想法時,馬靜芬像個知心大姐一樣鼓勵她:“你別退,你在工業創新,我在農業創新,我們一起把產品推向全世界。”
馬靜芬在外面忙碌的時候,如果回家晚了,褚時健就會主動給她打個電話,問她回不回來吃飯。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馬靜芬背著褚時健參加商業聚會,笑得像個小女生:“過去,我去了哪里,他一個電話都沒有。但現在,我剛出去,他的電話就來了。就在剛才,他以為我在公司,還問我要不要回家吃飯。”
馬靜芬織毛線的時候,褚時健就坐在旁邊,像孩子一樣看著。他晚年最深的感悟是:“活到現在我是明白了,實際上一個人的人生樂趣最終都是從家庭里找。”
馬靜芬慶幸自己沒有離婚,她和褚時健互相成就了彼此:“如果當時我離婚了,那就是大錯!他就沒有今天,我也沒有今天。我們現在過得很舒服,我們已經是四代同堂了。”
曾經,有記者問馬靜芬:“如果處在今天這個時代,您像大部分城市女性一樣,衣食無憂,有份好的工作,對愛情有充足的渴望,遇到褚時健這種非常極端的男人,您會怎么做?”
馬靜芬的面前,無非是三條路:一是一直埋怨,讓自己陷入一種痛苦的惡性循環中;二是覺得丈夫是一個很好的人,賺錢顧家,于是自己去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地位和價值,自己活成獨立的女性;三是跟丈夫離婚,去尋找更好的愛情。
年輕時候的馬靜芬,就像第一類女性,失去自我,將自己的人生依附于對方,痛苦卻找不到出路。當年紀漸長、閱歷深厚,她漸漸找回了自己,活成了獨立的女性,也找到了一種更好的婚姻相處模式。至于第三種,她說:“我就閉著眼睛想想,周圍的人哪一個值得我去選,想想都害怕。如果有下輩子的話,我還是想嫁給他。”
馬靜芬說,她的人生使命就是告訴大家,女人要活成獨立的自己。她不叫褚馬氏,她叫馬靜芬。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