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如
【摘要】《致愛麗絲(爵士版)》是一首改編自貝多芬《致愛麗絲》的、具有拉格泰姆風格的鋼琴曲。本文結合早期拉格泰姆的藝術特點,在節拍與節奏、曲式結構、旋律特點等方面對《致愛麗絲(爵士版)》進行音樂形態分析,并在演奏速度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最后對當今中國音樂爵士化狀況及爵士音樂的推廣進行反思,并對未來發展加以展望。
【關鍵詞】拉格泰姆;起源;改編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爵士樂逐漸引起了公眾的注意,我國每年各大城市的音樂廳除了演奏古典音樂,還會舉辦一些爵士音樂節。爵士樂與古典音樂有著密切關系卻又各有差異。一般來說,爵士樂除了來自著名的布魯斯音樂以外,拉格泰姆(Ragtime)也是爵士樂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果說布魯斯是爵士樂旋律結構的基礎,那么拉格泰姆就是爵士樂中搖擺感的原型。拉格泰姆源自美國黑人音樂,獨特的特點是低音的均衡雙拍節奏模式,和由切分音引起的節拍重音后移的高音旋律。這經常出現的切分音以及頻繁切換的旋律節奏,被命名為Ragtime,意即“參差不齊的拍子。”在20世紀爵士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一些音樂家和爵士樂愛好者也在嘗試將古典音樂和爵士音樂相結合,將爵士樂獨特的和聲與節奏融入到古典音樂改編中。
《致愛麗絲(爵士版)》由喬治·施奈德(George Schneider)于1972年創作,這是一部帶有Ragtime風格的鋼琴曲,改編自貝多芬的《致愛麗絲》。原名為《The Furry Lisa》,由薩默賽爾音樂出版在一本名叫《Ragtime!》的曲集中,后于1993年被Ragtime鋼琴家Sue Keller收錄在《Nola Reborn》專輯當中。該曲使用了許多ragtime的創作方法。
一、節拍與節奏
Ragtime的形成受到美國內戰時期歐洲軍隊進行曲的影響。Ragtime的樂曲大多是強有力的2/4拍。與爵士樂的后期發展不同,在傳統的Ragtime左手跨度彈奏中,強拍主要是在每個小節的正拍上,與右手復雜的節奏交織在一起,使傳統節拍重音位置后移,給人一種“錯位”的感覺。
《致愛麗絲(爵士版)》把原本的3/8拍改成了2/4拍,將原本充滿浪漫色彩的鋼琴小品,轉變為不注重旋律而注重幽默和快樂情緒的強烈節奏的舞曲。左手奏出穩健的固定的進行曲式的節奏(XX XX),和弦較為穩定保持;右手連續演奏切分音,連同經常出現的變化音,形成不協和的增減音程,使其調性不穩定或構成無調性,從而給人以一種搖擺的感覺,具有較強烈的新鮮感及刺激性。
二、曲式結構
鋼琴Ragtime的曲式結構較簡單,整首曲子一般都含有四個并列的音樂主題,四個主題即有重復也有各主題的展開,四個主題在結構規模上相對均衡統一。
因此,大體上說,Ragtime是由“引子+四個部分”組成。用字母表示(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樂句),大致為:引子+A A1 B B1 C C1 D D1,或:引子+A A1 B B1 C C1 A A1,《致愛麗絲(爵士版)》類似于后者。各部分相互獨立并形成對比,每個樂段(引子除外)還會反復一次,音樂最終結束在主題上,形成了首尾呼應。本曲的具體結構與原曲的回旋曲式相近,或許正因為有這種相似性,才使原曲與Ragtime改編的融合顯得如此自然。
三、旋律特點
與19世紀的歐洲鋼琴音樂的流暢旋律不同,Ragtime音樂主要是從簡短的音樂動機中發展而來。《致愛麗絲(爵士版)》的引子部分即是動機,回音式的裝飾音代替原曲的半音反復,并在過渡中反復出現,由此貫穿全曲。這種回音形式在原曲的B部中也出現過,可見既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繼承。
Ragtime的旋律很分明,聲音范圍很廣,可以超過三個八度。既有分解和弦,也有級進加大音程跳進的組合,還有八度音程,音樂形象非常豐富。在《致愛麗絲(爵士版)》中就常有高八度的旋律演奏,并配合左手低音跨度彈奏,形成節奏強烈、幽默歡快的動感。
在鋼琴Ragtime作品里有一種“問答式”的音樂對話,通常是在短小的旋律片段中呈現。右手彈奏的旋律聲部分上下兩個音區,形成一問一答,一般情況下,答句比問句要高一個八度。在原版的《致愛麗絲》中,貝多芬通過簡短的主導動機,生動地描述了這種一男一女之間“問答式”的音樂語言的對話,從而拉開了樂曲的序幕。爵士版的《致愛麗絲》亦很自然地繼承了這種音樂對話形式,使古典和Ragtime融為一體而不顯做作。
四、演奏速度
Ragtime雖說是一種注重體現強烈節奏、表達幽默歡快情緒的舞曲,但不應該彈得過快。因為Ragtime節拍來源于進行曲,很明顯,不能像跑步那樣游行。由于Ragtime釆用的是復雜的織體,用低音加和弦構成的強正拍節奏、與不穩定的切分節奏形成的旋律產生了強烈對比,這種對比需要在演奏中清楚表達,因此不能演奏得太快。
另一方面,Ragtime也不能演奏得太過緩慢,它的速度應該介于中板和輕松的快板之間,演奏者應該結合曲目的結構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把握好速度。通常,當彈奏復雜的旋律、織體、和聲、節奏時,速度應保持緩和,反之,速度則該相應地加快。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一首Ragtime音樂里,整體速度應該是穩定和統一的。
網絡上有很多彈奏《致愛麗絲(爵士版)》這個版本的視頻,也許是因為Ragtime的節奏很有律動,有相當一部分演奏者,甚至是專業演奏者都會把該作品彈得很快,而忽視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但無論是什么樣的音樂,在你演奏之前,必須先了解作品的風格并掌握速度,才能更好地表達作品本身的涵義,在作品中體會到樂趣并感受其魅力。
五、展望
《致愛麗絲(爵士版)》作為古典樂爵士化改編曲,通過Ragtime技法的運用,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形式,也使得作品更加多樣化,并為后來的改編者提供改編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而在中國,Ragtime仍是鮮為大眾所知的音樂形式。雖然人們隨處可聽見喬普林的《The Entertainer》和《Maple Leaf》(因其作為80-90年代的紅白機里的《馬戲團》游戲和《金山畫王》的背景音樂深入人心),一些華語流行音樂人也曾寫過有關風格的歌曲(如周杰倫的《水手怕水》),但是把中國傳統音樂改編成Ragtime形式的作品則少之又少。當然,Ragtime只是爵士樂的早期形式,現在人們更多的是對藍調(Blues)、搖擺(Swing)等風格進行演奏或改編,就像在早期,陳歌辛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來香》,以及更多當今爵士樂演奏者在娛樂節目中對早期流行歌曲的進行的老歌新編,如各種爵士版本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總的來說,在如今多元化社會中,所有的藝術形態都應該是平等的。在繼續對古典音樂、對本民族的音樂進行研究的同時,還應加強對世界民族音樂,特別是現在愈發流行的爵士樂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吸收這些新鮮事物,把這些新的活力注入到中國音樂的發展中,讓中國的音樂也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才是研究的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李佳駿.拉格泰姆式的鋼琴音樂[J].北方音樂,2016(16).
[2]尹志發.爵士樂的起源與發展[J].樂器,1998(5).
[3]“大跨度”技術在爵士鋼琴演奏中的應用[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4).
[4]尹秀元.爵士樂在我國通俗歌曲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0(5).
[5]張文博.論爵士音樂的風格特征[J].戲劇之家,2017(2).
[6]柳犁.國內爵士樂研究現狀述評(2000-2015)[J].江漢大學學報,201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