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美學作為一種音樂素養,是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必備的基本能力。對鋼琴作品的創作及演奏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讓鋼琴演奏作品更符合聽眾的審美。演奏者也可以通過對音樂美學知識的運用向聽眾展示鋼琴作品中的藝術內涵,讓音樂更生動、更具感染力。
【關鍵詞】音樂美學;鋼琴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音樂是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分為創作和欣賞兩個方面。音樂表演是創作和欣賞之間的紐帶和橋梁。鋼琴演奏者自身應具備一定水準的音樂美學素養,以及極高造詣的演奏技巧,才能演奏出鋼琴曲的層次感和藝術感,美妙的音樂為聽眾制造一場聽覺盛宴。
一、鋼琴演奏中的音樂美學思想及體現
(一)音樂美學思想
音樂美學的概念出自18世紀末德國音樂學者的著作中,后經一個多世紀的探索,成為一般美學和音樂學的重要分支。以獨立學科的身份現世,為音樂評論提供理論支持,也是鋼琴演奏鑒賞和評價的基本原則。鋼琴在音響和音色方面的優秀表現,讓其自身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為聽眾營造出豐富立體的音樂意境。
(二)解讀樂譜
音樂作品的風格迥異,想要準確表達作品的內容,需要鋼琴演奏者對樂譜進行研究。包括音符、節奏、情感和曲式結構,還要了解樂譜中更深層次的隱藏信息,創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該背景下的創作風格以及創作者自身的故事。而后憑借自身專業的演奏水準和豐富的美學素養,精準掌握音樂基調和情感,把握演奏脈絡和節奏,完成與音樂作品的深度契合。
(三)把握表演節奏,感受精神共鳴
鋼琴演奏與其他藝術類型如話劇、電影等表演形式不同。鋼琴演奏需要聽眾在演奏會中用聽覺來感受音樂,形成共鳴。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除了融入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外,還要通過對旋律、和聲、調性、速度與力度變化的掌握,讓聽眾在演奏過程中感受作品自身蘊含的故事和情感。如著名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的音樂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等,都具備古典樂的嚴謹和對稱。在歡快優美、洋溢著青春活力的音樂聲中,仿佛讓人進入了一個無憂的世界。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
二、音樂美學對鋼琴演奏產生的作用
(一)對鋼琴演奏忠實性和創造性的協調
音樂創作的源泉往往來自于生活,鋼琴演奏的二次創作能賦予音樂作品新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演奏者在進行二次創作和表演時,應遵從藝術本身的創造性和忠實性。在挖掘和理解音樂作品本身內在藝術的同時,融入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對作品進行修改和完善。鑒于音樂作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獨特性,鋼琴演奏者在進行二次創作時帶入自身情感和對原作品的感悟,導致二次創作與原作存在差異化。為了協調二者,并達到忠實性與創造性的高度統一。可從兩方面著手。第一,作者通過樂譜表達創作意圖,演奏者應對樂譜進行研讀和揣摩。通過了解原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情感的表達,讀取樂譜中蘊含的各項信息,在此基礎上融入自身情感和創作;第二,音樂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會受到自身性格及所處環境的影響,從而對身邊的事物在表達情感方式上略有不同。因此,鋼琴演奏者通過對原創者歷史背景和作品風格的分析,提煉音樂作品的靈魂,在不改變原作者創作意圖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讓作品得以升華。因此,只有演奏者同時具備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音樂素養,才能做到對作品的創新,進而達到對鋼琴演奏忠實性和創造性的協調統一。
(二)對鋼琴演奏藝術性和技術性的整合
鋼琴演奏技巧是將抽象的樂譜符號轉變成具象的現實樂章。掌握鋼琴彈奏的技巧,將鋼琴曲完整地展現在聽眾面前,體現音樂內涵,刻畫音樂情景,與聽眾形成共鳴。將鋼琴演奏的技術與藝術相融合,確保鋼琴演奏技術的完美展現。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如果只展示演奏技巧并未融入音樂沒學思想,則會讓鋼琴演奏變成簡單的彈奏樂譜符號,導致觀眾無法從彈奏中感受作品所包含的情感與藝術。因此,演奏者要根據對作品的了解,將演奏技巧與藝術、知識相結合,讓作品更生動靈活,讓聽眾感受音樂美學在作品中的完美呈現。
(三)對鋼琴演奏理性和感性的統一
每一首鋼琴作品都飽含創作者的自身情感融入,以及演奏者對作品的感悟及表達。這種出自情感的感性因素是演奏者將自身情感融入鋼琴作品中的首要條件。鋼琴演奏者作為獨立人格,在理解作品,對作品的審美及情感表達方式因人而異。理性因素則包含演奏者的演奏基本技巧和對整體演奏過程的安排。通過理性的主導使鋼琴作品的演奏更加流暢、節奏更分明、循序漸進的表達作品飽含的情感,讓聽眾獲得更完美的聽覺體驗。因此,利用音樂美學將感性與理性融合統一,達到對演出作品的完美展現。
三、提升音樂美學素養的途徑
(一)夯實理論知識基礎
豐富的理論知識是演奏者理解作品內涵、豐富音樂理論知識的基礎。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演奏者要注意對鋼琴作品中的節奏、力度、旋律、和聲的掌握,還要把握住發音、調性、曲式結構等要素。思考主旋律的發展方向,同音環繞或音階式極進。掌握主副調的音樂特點,采用不同的發音方法彈奏,尋找更美妙動聽的彈奏方式。通過和聲的融入豐富作品內心情感的表達。掌握好彈奏技巧是對音樂作品完整演繹的基礎。
(二)提高音樂審美認知
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認知,讓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作品有更理性的判斷,也會更好地塑造音樂形象。提高音樂美學知識的基礎,能夠積累豐富的音樂鑒賞經驗。通過觀摩學習鋼琴家的演奏表演,分析各時代創作者的音樂作品,不斷對比、分析音樂見解和感受,增強美學知識,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辨識和鑒賞能力。在演奏中從自身感情的需求和表達出發,傳遞最簡單的歡樂、悲傷等情緒,逐漸發展到更深層的表達,如愛慕、思念或等待。鋼琴的演奏時一種獨特的創造美,為對音樂審美認知能力的提高,讓演奏者的思想在音樂的起伏中,積累、沉淀。
(三)注重自身藝術修養
音樂作品是蘊藏著豐富的時代文化特征和藝術魅力,是對創作者感情的一種抒發。演奏者在加強對音樂作品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提高自身藝術修養。通過對音樂作品本身歷史背景、文化特征和藝術內涵的理解,將作品中的情感、文化呈現給聽眾。如果自身藝術修養不夠,感受不到作品中的情感文化和靈魂,那么演奏就會變成對樂譜的彈奏,毫無美感可言。演奏者在學習演奏技巧的同時也要學習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了解各個國家或民族的音樂特征,還要創作者的作品風格,以此來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將情緒融入作品,達到從聽覺到感覺的感官上的升華。
四、結語
為了更好地詮釋作品,演奏者必須從各個角度提升自身音樂美學素養。夯實音樂理論知識基礎,研究音樂樂譜信息,體會作品內涵。并注意自身音樂感受的積累,多聆聽探究演奏大家的作品,感受不同時期演奏家對統一作品的表演差異。鋼琴演奏者要注重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為精準完美地展現作品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昕原.芻議如何最大化發揮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價值[J].藝術研究,2018(2):192-193.
[2]曹晶晶.基于美學審美角度探討音樂作品表演中的鋼琴演奏[J].北方音樂,2017,37(1):199.
[3]孫哲.鋼琴音樂表演中的音樂美學——評《指尖的藝術——鋼琴演奏理論與技巧》[J].中國教育學刊,2019(3):142.
作者簡介:王婷婷(1979—),女,漢族,山西大同市,山西大同大學,助教,本科學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