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Fraunlibe und Leben,Op.42)是德國作曲家舒曼于1840年創作的一部含有悲劇色彩的抒情性聲樂套曲,以法國詩人沙米索的八首詩為歌詞,深入、細致地描述了一位女性從初戀到熱戀,再到與戀人生離死別的整個情感變化過程。本文在對《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的人文背景進行描述分析的基礎上,還對套曲中的其中一首歌曲《戒指戴在我手上》進行了作品分析與個人演唱分析,希望能使這部作品在聲樂教學領域體現出實踐價值。
【關鍵詞】《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舒曼;《戒指戴在我手上》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藝術歌曲興起于19世紀奧地利和德國,是一種足以與歌劇或教堂音樂平分秋色的聲樂體裁,通過短小、精煉的抒情形式來滿足和表現浪漫主義音樂家內心情感的需要。這一時期藝術歌曲的歌詞多采用著名詩人的抒情詩歌,作品具有嚴肅、深沉的特征。浪漫主義時期許多作曲家在藝術歌曲創作領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舒曼就是其中一位非常優秀的代表。
一、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的人文背景
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國優秀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是19世紀最突出的鮮明反映浪漫主義特征及其個人風格特征的作曲家。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他更加注重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極大提高了藝術歌曲在音樂創作和藝術價值上的地位。他的一生為人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以聲樂作品最為突出,代表作《詩人之戀》《歌曲集》《淘金娘歌曲集》《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等,其中《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套曲,是舒曼創作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Fraunlibe und Leben,Op.42)是根據法裔詩人阿德爾貝特·馮·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1781?1838年)的詩創作的,舒曼在創作此聲樂套曲時省去了原詩集9首詩歌中的最后一首。沙米索的詩歌風格樸素、單純,具有民歌風格。他的創作素材常常取材于生活和對自然的觀察,表達出一種真實、質樸的情感。沙米索的詩歌運用最純真最質樸的語言將女主人公內心的情感世界刻畫的細致入微,將一段有著悲歡離合的情感故事描述的淋漓盡致,使舒曼對其產生了共鳴,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1840年,舒曼與克拉拉終成眷屬,也開始了他藝術歌曲創作之年,正是在這一年,舒曼無意中看到了沙米索的這首詩歌,并讓他聯想到了自己的愛情,深深體會到了他與克拉拉的愛情所經歷的磨難,因此舒曼為其譜曲,使《婦女的愛情故事與生活》成為了一部著名的聲樂套曲。舒曼運用豐富的音樂元素將一個女人一生中的情感完整的表現出來,這首套曲一共有八首歌曲,描寫了女子從對意中人的暗戀到無私的仰慕,得知自己就是意中人的結婚人選,進而幸福的登入婚禮的殿堂,而后是懷孕和生子時的無盡喜悅,最后一首卻是悲劇性的大轉折,愛人不幸去世帶來的極大悲痛。原詩以第一人稱的手法細膩的描繪出女子一生的情感經歷,舒曼以詩人的視角選取了這一套詩歌,創作出這部近似于自傳性質的套曲,折射出他與克拉拉之間的甜蜜幸福的愛情。他的妻子克拉拉正是詩篇中女主人公純真、善良、堅強而又忠貞這一形象的化身,詩篇中幸福、溫馨的愛情正是他們感情生活的真實寫照。愛情的艱辛與快樂激發著舒曼的創作靈感,也因此創作了這部在音樂史上流芳百世的藝術佳作。
二、《戒指戴在我手上》作品分析
《戒指戴在我手上》(Du Ring an meinem Finger)是套曲中最優美的一首歌曲,音調像民歌那樣親切動人。這首歌曲主要描寫的是姑娘的夢想成了現實,此刻,訂婚的戒指已戴在了手指上。它極其細致的描繪了一個陶醉在愛情之中的少女的形象,表現了她那柔順的性格。這首歌曲為回旋曲式,由三個疊部與兩個插部構成。A(8)B(8)A1(8)C(8)A2(8)尾聲4構成,五個樂段均為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且均為方整型樂段。一個有意思的特點是全曲每個樂句均為弱起,而且由降E大調貫穿全曲始終,這在無形中起到了凝聚的作用,使演唱者在變化中感到穩定。A由兩個平行樂句(a a1)構成,B由兩個對比關系的樂句(c d)構成,C也由兩個對比樂句(e f)構成,除A2樂段外A、B、A1、C四個樂段均以降E大調的屬結尾,為開放性樂段,A2樂段為全曲的最后樂段以傳統的K46-D7-T的正格終止結尾,后跟隨4小節的結尾,增強全曲的連貫性。旋律運用的是分解式和弦,屬于典型的德奧民謠曲調。歌曲開頭節奏平穩,旋律舒展,鋼琴伴奏輕柔、有韻律的推動著主旋律。音樂進行到第25小節時,鋼琴伴奏以八分音符快速反復彈奏,速度逐漸加快,音樂開始激動起來,把女主人公幸福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姑娘對愛的誓言。歌曲最終的情緒又恢復到開始時的平穩,在流動的八分音符中結束,甜美幸福。
三、《戒指戴在我手上》演唱分析
歌曲的A段,金色的戒指戴在姑娘的手上,夢寐以求的愛情到來,夢想終于實現,心中感慨萬千,于是在歌曲的開始應該像訴說一樣的演唱,可以用嘆氣的方式慢慢將聲音推出來,用氣息帶動聲音流動起來,控制力度均衡,使音樂連貫,聲音要柔和,音色圓潤飽滿,充分體現女主人公的幸福心情。進入B段后,聲音在力度上比A段稍強并且要舒展打開,仿佛在回憶過去的往事并感嘆現在得到的幸福。歌曲在14至16小節,有一個情感的遞進,這個時候力度需要增強,然后再一次沉浸在訂婚的幸福中。在21小節處,除了幸福感外女主人公心中又多了一份堅定的信念,此處演唱時要果斷些,力度加強。C段,是整首歌曲較為激情的段落,充滿摯情的歌唱性旋律將全曲推向高潮,強烈地顯示出女主人公為愛情寧愿奉獻出自己一生的愿望,這段對于歌曲的處理,更多的是速度上的變化,所以采用漸強、漸快的演唱方法。到28小節,要漸慢,此處演唱時要有激情并且要堅定、果斷,女主人公是從內心深處表達一種心愿。把我奉獻給他,我從他的光輝中得到了榮光……最后又回到A段旋律,此時女主人公在憧憬著將來的幸福,聲音在強弱上應該有所控制,注意比第一段聲音開放些。在39小節最后兩拍可以做漸弱漸慢的處理,以表現女主人公對以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可以在速度的變化、聲音的色彩、力度的對比這三個方面整體把握這首歌曲,來表現女主人公情感以及心理的變化,把女主人公溫情、柔美的形象準確的表現出來,增強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
四、總結
藝術歌曲是聲樂作品中的一種體裁,同時也是演唱和教學中重要的知識點。19世紀的藝術歌曲篇幅都不長,但內容反映得都很深刻,藝術歌曲的演唱有一點難度,有時在一首兩分多鐘的歌曲中需要表現各種不同的情緒、語調和音色,如果沒有高度的藝術修養和全神貫注的藝術感染力,是很難做到令人心有所動的。本文僅僅以套曲中的其中一首《戒指戴在我手上》為例,進行了作品分析和演唱分析。聲樂學習者要想對藝術歌曲有更深一步了解,還需要對更多優秀的藝術歌曲進行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秀軍.西方浪漫主義音樂分析與鑒賞[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2]楊孜孜.西方聲樂藝術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馮志平.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申琦,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