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蓓
【摘要】在現在很多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教學方法和內容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實現高校音樂教學的與時俱進和長足發展,必須對教學模式加以創新和改革。跨界型音樂教學機制的創新,是把音樂教學與多種學科交叉,向大學音樂教學注入新的動力,形成了動態的縱向多段式綜合性課程群體系,給音樂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選擇和寬松的教育空間。
【關鍵詞】跨界;高效音樂教學;文學學科;心理學科;經濟學科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基于跨界的高校音樂教學,可以優化整合師資力量,在音樂教學中形成跨界型的配給制和輪換制,讓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由音樂“多學”轉變為音樂“深學”。本文基于以上因素,首先分析了跨界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并從跨界文學學科、心理學科、經濟學科三個方面,研究論述跨界的高校音樂教學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跨界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培養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創作的想象力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實施跨界型教學改革,對于開發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智力和創作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自古至今,歷史上許多古哲先賢在音樂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通過音樂陶冶思想,在音樂中放飛自己的思想,獲得在文學、美術等方面創作的靈感。在跨界型音樂教學中,學生也可以從優美的旋律、生動的音樂形象中,豐富自己的想象,開拓思維,激發出創作的想象力。
(二)豐富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多元文化內涵
跨界高校音樂教學往往與多種學科交叉融合,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豐富音樂專業學生的多元文化內涵。例如很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都與音樂有關,都是在優美的音樂中進行的,也只有通過音樂才能煥發出生命力。跨界的高校音樂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接觸其他學科的知識,并把多元文化融合于音樂學習中,增加音樂的魅力。
(三)促進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跨界型音樂教學,可以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開闊自己的思維,獲取更多的知識,有利于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在跨界音樂學習中,由于融合了多種學科的優勢,學生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提高自己審美情趣,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度。
二、基于跨界的高校音樂教學方法研究探析
(一)跨界文學學科的高校音樂教學方法研究
文學是話語蘊藉中特有的審美意識形態,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以詩歌、小說、散文、史籍、劇本等多種藝術作品為主要載體,表現內心的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地域的社會生活風貌。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跨界到文學學科,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和領悟傳統文化、文學之美,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自覺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幫助學生分析音樂作品中傳統文化內涵和背景,讓他們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知識,領悟音樂中的文化精髓。比如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延安頌》就是一部蘊含著傳統革命意義的音樂作品,歌頌了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的熱情景象。在這首音樂作品教學課堂上,老師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歌唱技巧,另一方面還要給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時代背景,以及其中中國民族文化中永不屈服、敢于抗爭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
深挖音樂教材的文化內涵,給音樂教學增加文化元素,讓大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感受文化魅力。大學音樂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比如宋代詞樂《揚州慢》《鬲溪梅令》,京劇音樂《貴妃醉酒》等。在這些作品教學中要融入歷史文學學科的有關知識,引導大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傳統文化的神韻。另外,在音樂教學中還要挖掘音樂的語言文化,揭示音樂所表達的文化境界,培養音樂專業的大學生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學習精神。
(二)跨界心理學科的高校音樂教學研究
音樂教育是以人為主體的藝術教育,教學的核心是人在音樂審美感受中的心理活動,是通過注意、記憶、表象、想象、聯想介入情感、理解、創造的心理過程。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心理現象,以及在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涉及知覺、認知、思維、人格、情緒、行為習慣等諸多領域。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跨界心理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融入一些心理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在音樂學習和創作中把握心理變化,調整思維節奏,在音樂發展的道路上成長為品格健康、德才兼備的音樂人才。具體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以情感主導的跨界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中,老師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聽課狀態、情緒的變化、注意力集中情況等等。并通過對這些表現的分析幫助學生解讀心理變化過程,融入《基礎心理學中》情緒情感與動機、意識,個性傾向性與能力、氣質、性格等有關知識。同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心理、教學情緒和教學內容,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氛圍。例如在學生情緒較為低落時可以用高亢的音樂調節,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是以行為主導的跨界教學模式。這種方式注重的是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行為變化分析學生的心理變化,融入行為心理學有關知識。讓大學生學會在音樂創作學習中把內心狀態通過行為直觀的表現在自己作品中,豐富音樂創作的形式和風格。
三是以學生心理為主導的跨界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把學生心理因素作為音樂教學的主導,通過觀察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靈活選擇教學手段,激發大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興趣。可以借助心理學上誘導、啟發的方法,利用有啟發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改善學生的學習心理。
(三)跨界經濟學科的高校音樂教學研究
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出發點是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跨界經濟學科的高校音樂教學,既可以促進音樂教學專業的質量提高,又可以實現學科優勢互補,探索出大學音樂教學的新路徑。
幫助學生建立和完善音樂經濟活動規則。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經濟規律的研究、把握和運用,優化配置與再生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在大學音樂教學中通過跨界經濟學科,可以幫助學生積極研究音樂活動規律,逐步完善音樂教學以及各種活動程序和步驟,促進大學音樂教學向更科學、更實際的方向發展。有助于將來音樂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保障音樂經濟與其他相關產業的協調進步。
提升大學音樂教學的實踐競爭力。把音樂教學與經濟學融合,可以為音樂經濟活動帶來發展的動力。現代社會對大學藝術類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運用經濟學中的知識可以優化配置各種音樂教學資源,研究音樂教學的發展規律,促進音樂教學的創新,不斷提升大學音樂教學的實踐競爭能力。
創新音樂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音樂活動最終的主導者是人,人也是社會經濟運行和發展的核心主體,而大學音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歸根到底還是為了經濟發展服務。在大學音樂教學上與經濟學科相結合,可以創新音樂人才培養模式,讓音樂教學有效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具有經濟素養的音樂專業人才。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跨界的高校音樂教學方法改革創新,融合了其他學科的資源優勢,形成了一專多能的教學目標。拓展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范圍,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確保通過音樂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質和文化底蘊的音樂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韓媛媛.關于“跨界”理念的音樂學專業合唱教學探析[J].黃河之聲,2018(22).
[2]李秋雙.淺談音樂教學與學科綜合的思考[J].學周刊, 2019(12).
[3]張克東.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的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18(6).
[4]楊芬.基于跨界音樂淺析多元化聲樂教學[J].音樂時空,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