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偉

在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高校繼續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積極推進高校繼續教育,可以讓每一位走上社會的人擁有學習的機會,成為對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有用的人才。早在二零一六年,國務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目標,要求建立全面參與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在這一要求下,高校要認清繼續教育形勢,立足先創,不斷完善繼續教育,加快繼續教育機制的創新。
高校繼續教育就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升的一種追加教育。在知識經濟日漸活躍的時代,繼續教育越來越備受關注,在推動社會發展,形成全面學習,構建學習型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陣地,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要求決定了高校必須發展繼續教育。繼續教育就是傳播新知識,培養新技術,從而讓走向社會后的人才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加大高校繼續教育發展,可以讓社會成員始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使其形成終身學習意識,進而不斷提高知識水平,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高校繼續教育功能的多元化。在知識經濟時代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已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國家也陸續出臺了很多對社會成員的教育扶植政策,較好地迎合了社會成員在學習方面的需求,這也使得我國高校繼續教育內涵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縱觀我國近年來高校繼續教育的社會成員參與率來看,我國高校繼續教育的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教育對象越來越廣泛,其功能也日漸多元化,已經成為當下成人獲得高學歷文憑的重要路徑,能夠更好地改變社會成員、在職員工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進而促進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更上一層樓。
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方式的信息化。隨著高校繼續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校繼續教育的需要,人們也開始深入繼續教育教學方式的研究。網絡時代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高校繼續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手段,可以為學者提供一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虛擬平臺和課堂,解決參與繼續教育學生的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矛盾。在現代信息技術優越性日益顯現的當下,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方式也逐漸實現信息化,將給人們更加豐富多彩的接受教育的機會。
注重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雖然國家越來越重視繼續教育,但是我國高校中的繼續教育存在著與國家產業結構脫節的現象,以至于許多社會成員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而這樣的高校繼續教育無疑是失敗的,失去了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保障,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在這種人才需求下,高校的繼續教育應當注重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大力鼓勵再就業人員繼續深入學習,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加強產業與教育,進而全面推進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繼續教育的管理科學化。目前來看,我國高校繼續教育已經開始向非學歷教育擴展,在這種擴展驅使下,教育發展也將趨向多層次和多元化,而原有模式下的非學歷教育和培訓辦學種類繁多,參與監管的單位比較多,這也對高校繼續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想促進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有關部門應當立足高校繼續教育現狀,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時,要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機制,對高校繼續教育進行有效的管制,進而促進高校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繼續教育內容的個性化。高校繼續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社會成員的職業技能水平,使其知識結構能夠跟上時代步伐。但是,不同的學習者,其學習需求也會不同,為了滿足各類學習者的不同需要,高校繼續教育的內容應當進一步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在市場化機制下。高校繼續教育辦學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在這種競爭形勢下,高校要想吸引更多的社會成員參與本校的繼續教育,就必須從教育內容上做出轉變。一方面,繼續教育要突出本校特色,將本校的優勢教育資源宣揚出來,吸引更多的學習者;另一方面,在突出本校特色的同時,適當增加個性化的內容,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創新教育方式和內容,讓學習者可以有選擇性的學習。
準確定位教育目標機制。目前,高校繼續教育存在著邊緣化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一問題,關鍵在于學校對繼續教育的認識不全面,沒有準確定位繼續教育目標。對此,在推動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深入了解繼續教育,準確定位繼續教育目標。首先,確定繼續教育工作的總體定位,認識到繼續教育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校對外影響力的重要方式,積極把繼續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總體規劃中去。其次,結合學校專業特點,發揮專業優勢,大力開發與社會發展、國家產業結構改革需要的人才,尤其是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進而為現代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管理機制的創新。目前來看,高校繼續教育運動機制依然普通高校的教育管理機制,這種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與高校繼續教育不匹配,嚴重阻礙了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因此,高校要加大繼續教育管理機制的創新。首先,結合,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在依附本校特色教育管理機制的同時,創新校內繼續教育機制,使得繼續教育能充分利用和發揮資源優勢;其次,結合國家計劃的政策扶植以及市場運行需要,轉變辦學模式,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管理隊伍的教育經營能力,進而推進繼續教育更好發展。另外,結合高校繼續教育特點,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推進繼續教育與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的有效銜接,進而提高繼續教育質量。
完善繼續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的溝通機制。高校繼續教育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發揮繼續教育應有的作用,建立起繼續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的溝通機制尤為必要。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越來越重視,各種類型的教育也必然隨之誕生,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可以使他們之間相互促進,推動教育事業邁向新階段。一方面,學校要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確保不同類型學習成果可以被社會認可;另一方面,借助國家的政策扶植,開發國家標準和建立嚴格的評價體系,將繼續教育相關參與者有效地聯系起來,進而實現全方位溝通。另外,高校應本著服務社會的理念,加強校內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跨行業建立合作,進而使繼續教育產出最大的社會效益。
綜上,高校繼續教育在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發展,推動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要想推動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高校應當認識到當前繼續教育形勢,加快繼續教育方式的轉變,積極推進繼續教育信息化發展,完善繼續教育機制,構建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進而為現代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