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寇榮

教育部《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創新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支持用人單位參與課程,積極推進案例教學、實景教學。音樂藝術教育,是一種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隨著高校應用型多元化人才培養的轉型發展,在音樂藝術教學中,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市場需求。音樂實景課堂在教學理念、教學形式、教學思維上采取更具實踐化互動化的教學手段,保定學院對音樂實景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
實景課堂教學模式是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和成長規律,通過提供更多的學習情境和平臺,呈現或再現教學場景、鞏固和延伸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角色的轉換,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習環境,以達到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學習。
音樂實景課堂的優勢在于創新音樂教學形式,拓展教學內容,當學生們面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時,身體感官更加積極,在主觀意識上產生好奇,大大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音樂實景課堂教學集專業技能、舞臺表現、舞臺場景、燈光調配、服裝道具等于一體進行實踐性強的教與學和表演,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音樂實景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真實客觀地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保定學院以實現科學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音樂實景課堂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實效性探索。
強化基本功,開設舞臺實踐教學。舞臺實踐教學以音樂會為平臺,由教師進行現場主持講解,現場氣氛豐富活躍,表演的學生在放松的情緒下進行高質量的演出實踐。保定學院開設聲樂實踐教學、舞蹈實踐教學、雙排鍵實踐教學、長調藝術實踐教學、勵志音樂名家訪談等,依托舞臺實踐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更寬廣的知識交流空間。學生參與表演實踐,教師現場講解指導,臨場示范,給予學生和觀眾更直觀更明確地學習收獲,強化學生基本功訓練,在舞臺實踐教學中,對于教師是一種現場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對于學生是一種訂制直觀式學習模式的體驗,舞臺實踐教學適用于不同年級不同范圍教學,目前保定學院的舞臺實踐教學已經達到普及程度,低年級學生每學期進行不低于兩次的專業舞臺實踐,高年級學生每學期進行至少三次舞臺實踐,并規定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專家的舞臺實踐教學。
提升綜合能力,搭建實景演出平臺。實景演出大多是以地方文化、歷史典故、民族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借助高科技手段、燈光音響等,搭建出真實的舞臺場景。學生在進行實景演出過程中,學習到的不僅是專業素質的提升,更多的是來自地域文化的熏陶、人格魅力的洗禮。保定學院自2016年至今,積極探索舞蹈專業學生的實景演出途徑,先后搭建陜西韓城黃河主題《天地社火》實景演出平臺、浙江橫店易經“和”文化主題《夢幻太極》實景演出品臺、河北承德太行山主題《火秀》實景演出平臺、江西南昌大唐滕王生活主題《滕王宴樂》實景演出平臺、甘肅敦煌《又見敦煌》室內實景演出平臺、河北保定白石山主題《白石山傳奇》實景舞劇演出平臺等,為學生提升綜合能力提供了實踐教學的機會。實景演出將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與學校教育融合,學生在置身于真實場景的過程中,對當地民間文化與舞蹈表演藝術有更多元化的更深層次的認知和理解,學到了更多傳統課堂上無法感受的藝術歷史文化,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素質的豐富,還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實景演出往往涉及演員種類較多,從演出的反復排練、服裝道具的管理、團隊協作的溝通,到觀摩其他類別演員的表演、校外行業名家的指導,對學生而言都是一次全面鍛煉和全新的體驗。可以說,實景演出是更有效更全面的音樂實景課堂模式,提升了學生全方位的能力。
厚植藝術情懷,加大角色體驗教學力度。角色體驗即角色轉換。通過對不同角色的體驗感受人物形象的心理從而更充分的理解作品更好的融入到作品中。保定學院精心打磨原創情景組歌劇《音樂家鄭律成的長征路》,將音樂家鄭律成重走長征路為毛主席在長征途中抒寫的詩詞譜曲的音樂創作過程搬到了舞臺,整場歌劇的場景、表演、道具、服裝、情景都融為一體,,由劇中人物鄭律成向女兒講述作曲背景及創作過程為主線,跨雪山過草地,從類山關到達延安,表現了長征路的艱苦卓絕,布景栩栩如生,呈現了革命歷史的時代性、真實性,將革命音樂家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參加演出實踐中,無論是演唱角色、情景角色,還是劇務角色,都能夠將自己與作品相融合,深切投入到當時的歷史場景中,感受到戰斗氣息,感受到人民力量,感受到歷史的震撼、藝術的情懷。
保定學院音樂實景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探索中仍存在一定困惑,為了更好的推進音樂實景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結合上述應用的成果與問題,提出幾點思考。
深化挖掘多元合作,優化實景課堂效果。 在進行實景課堂舞臺實踐教學和角色體驗教學過程中,僅靠學校自身力量明顯不足。為了促進行業、企業與高校教育的融合發展,可以考慮將實景課堂進行多元合作的建設,達到校企合作、教學服務雙贏。
強化實景教學規范管理,逐步形成教學制度體系。實景課堂教學相對而言比較開放、寬松,教學形式多樣,參與人員較多,規范實景教學管理模式是保證教學長期運行的前提條件。在以后的實踐探索中,應注意累積總結方式方法,從教師隊伍培訓、課堂管理、實施程序等環節進行初步的制度建立。
優化實景課堂師資結構,提升教師實踐教學水平。在開展實施音樂實景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在進行舞臺實踐教學、實景演出教學中,我們更需要校外的社會上行業內的專家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從音樂藝術的專業性、表演性、社會性,從學生職業規劃、職業素養,從高校教師“雙師”“多元”等方面考慮,加大校企合作,推動高校教育與行業協作共建,優化實景課堂教學師資結構。
音樂藝術具有獨特的文化育人魅力,從孔子的至善至美,莊子的至樂無樂,到現代音樂是靈魂的語言,是心靈的表現,音樂本身就是真善美。保定學院在音樂實景課堂教學模式上的探索,提煉出了音樂實景課堂教學的構建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實踐課程改革和多元的育人途徑,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對音樂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可參考的實踐指導。高校轉型發展及音樂教學改革是社會發展趨勢,將音樂實景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測評、人才評價進行機制化地合理科學的建設,實現“善美音樂”育人模式才是最終的目的。